雨巷日记
——重读戴望舒《雨巷》有感
十月十七日 星期三 雨
撑着伞走过校门口那条青石板路时,雨丝忽然细密起来。恍惚间仿佛听到语文老师诵读《雨巷》时温润的声音:“撑着油纸伞,独自/彷徨在悠长、悠长/又寂寥的雨巷……”这淅淅沥沥的秋雨,竟把课本里的文字淋湿成了眼前的景象。
雨水在青苔上聚成晶莹的珠子,让我想起晨读时课本上那些跳动的标点。同学们齐声诵读“她静默地远了/远了/到了颓圮的篱墙/走尽这雨巷”时,窗外恰好也飘着这样的雨。当时只觉得韵脚好听,此刻却忽然懂得那份“太息般的眼光”里藏着怎样的怅惘。
雨中的丁香花
转角花坛的丁香被雨水洗得发亮,紫白色花瓣散落在水洼里,像被揉碎的诗行。原来这就是诗人笔下“丁香一样的颜色/丁香一样的芬芳”的具象。忽然明白语文老师为什么要求我们背诵时闭上眼睛——有些意境需要褪去视觉的干扰,用舌尖的平仄去触摸字句间的纹理。
记得老师说过《雨巷》的妙处在于“彷徨”与“芬芳”的押韵,让惆怅也变得婉转动听。此刻踩着水花前行,每一步都踏出平平仄仄的节奏。伞沿坠下的雨珠串成帘幕,恍若看见1927年那个撑着油纸伞的青年,正用诗句为乱世中的迷茫寻找安放的韵脚。
现代版的雨巷遐思
手机在口袋里震动,班级群正在讨论明天英语测验范围。忽然觉得我们这代人很奇妙:既能用蓝牙耳机听流行乐,也会在雨声中想起“像梦中飘过/一枝丁香地”。科技带来的喧嚣从未湮没经典文字的力量,那些经过时光淬炼的美文,总会在某个猝不及防的瞬间与我们的生命重合。
雨渐渐小了,远处传来母亲唤孩子回家的声音。这不再是戴望舒笔下寂寥的雨巷,却有同样的诗意在湿润的空气里流淌。忽然想给课文补个后续:当年那个丁香般的姑娘,或许正牵着孙女的手走过彩虹,而雨巷尽头的篱墙早已爬满蔷薇的阳光。
【诵读笔记】今日重读《雨巷》至第七遍,终于听清字句间雨滴落地的回响。经典美文便是这样,初读时只见文字皮相,熟诵后方能触到脉博里的温度。
雨巷原创美文精编
雨巷原创美文 篇1 烟雨潇湘,流年过往,在那条寂静的雨巷,你撑伞走到我的身旁,我彷徨,思量,凝望,你温柔的目光,幻化成皎洁的月光,美丽了我每一个梦乡。雨中丁香,悄然绽放,在那条悠长的雨巷,你撑伞走过我的身旁,我惆怅,忧伤,迷茫,你殷红的脸庞,映红了街角的夕阳,梦幻了我所有的向往。你什么话也没有讲,就这样,静静的走到我的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