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竹溪日记

古风美文·暮春日记

暮春日记

壬寅年三月廿七 微雨湿庭

晨起推窗,见阶前海棠零落成雪,方觉春深已至荼蘼时节。檐角铁马叮咚,恍若为将逝的春光击缶而歌。取青竹笔管,研松烟墨,欲以文字挽留这倏忽即逝的暮春光影。

一、辰时·苔痕

雨丝斜织如素纱,漫步行至西园。青石板径斑驳处,新苔碧绿欲滴,恰似古砚中化开的石青颜料。俯身细观,苔纹如微缩山水,其间缀满榆钱大小的落花,竟自成一方乾坤。想起前日读《园冶》所言"俯流玩月,坐石品泉",今虽无月无泉,然苔花映雨亦成妙趣。

二、午时·茶烟

小憩听雨楼,煎水瀹茗。建窑兔毫盏中,武夷岩茶舒展如墨色云片。水汽氤氲间,隔帘望见池畔垂柳蘸水写字,每有风过,便在水面题就数行草书。忽闻邻院笛声穿雨而来,调寄《玉树后庭花》,笛音裹着茶香,竟将雨幕吹成半透明的鲛绡帐。

三申时·书痕

整理旧箧,得庚子年手抄《花间集》,纸页间夹着干枯的辛夷花瓣。墨迹遇潮晕染,恰似当年泪痕。记得抄至"昨夜雨疏风骤"时,窗外确有三更急雨,烛火摇曳中,见庭院紫薇落如绛雪。今重读此卷,忽悟易安词中"知否知否"之问,原是问尽春秋代序的永恒苍茫。

四、戌时·灯影

夜雨渐疏,挑灯续写《江南草木志》。羊角灯罩染得纸笺昏黄,墨痕恍若浮在暖光之上。写至"杜若生于溪畔"时,竟不知当下是身在书斋亦或舟中。偶有飞蛾扑灯,翅翼振落灯花如星,恰似故人执素烛踏夜而来。忽闻更鼓三响,推窗但见云破月来,满院积水空明,水中花影如碎玉浮动。

暮春之妙,在于逝与留的角力。花落为逝,苔生为留;雨去为逝,墨存为留。今以文字封存此日,虽不能阻四季轮回,然他年重读,犹能见壬寅暮春之雨,如何浸湿时光的衣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