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光煮雨,岁月缝花
晨起推窗,檐角正滴答着夜雨的余韵。一股清冷潮湿的空气扑面而来,夹杂着泥土与栀子花混合的香气。院中那棵老槐树的叶子被洗得油亮,每一滴坠落的雨珠都仿佛在叶梢短暂地停留,折射一下微茫的天光,然后才不甘心地落入其下的青苔丛中,无声无息。我忽然想起那句“时光煮雨”,时间可不就像这文火,慢慢蒸腾着生命里的每一场雨,将其熬成记忆里或浓或淡的云烟。
一、雨声潺潺,似水流年
幼时最厌雨天,因它困住了我撒野的脚步,只能趴在祖母家的八仙桌上,看雨丝在玻璃窗上划出歪扭的痕。祖母是不闲的,她总有做不完的活计。纳鞋底,缝补旧衣,或是将受潮的黄豆铺在竹匾里细细挑拣。雨声潺潺,成了她劳作的背景音。我那时觉得时光冗长,像一个总也嚼不完的饴糖,粘牙又无趣。祖母有时会停下针线,望一眼窗外,喃喃道:“这雨,煮了一天了。”我懵懂不解,雨如何能煮?她只是笑,眼角的皱纹像被雨水打湿的蛛网,藏着我看不懂的故事。
如今,在异乡的公寓里,同样的雨声,却再难有那份被包裹的安全感。那“煮雨”的时光,早已将祖母的音容笑貌熬成了我心底最珍贵的一幅水墨画,笔触模糊,墨韵却悠长。方才明白,时光煮去的,是表面的浮华与躁动,沉淀下的,才是生命最本真的滋味。
二、岁月为针,记忆作花
“岁月缝花”这四个字,总让我想起母亲那只老旧的樟木箱子。箱底压着她少女时的碎花裙,还有我们儿时的几件小衣。母亲是个惜物的人,衣服上磨出的破洞,她从不会简单地丢弃,总是找来颜色相近的布片,细细地缝补。她缝补的时候极其专注,针脚细密匀称,有时还会巧妙地绣上一朵小花或一只蝴蝶,让那修补的痕迹,反而成了一件独特的装饰。
我曾笑她,现在谁还穿补过的衣服。母亲却说:“东西旧了,感情才深。破了,缝起来就好,这就像日子,总有不如意的时候,用心去缝补一下,过去了,就有了一朵花。”那时只觉她迂阔。如今历经世事,方才顿悟。岁月这双无形的手,何尝不是拿着针线,在我们生命的锦缎上穿梭?那些经历的挫折与伤痛,如同布料上的破洞,而时间流过,我们用经历、成长、感悟去一点点缝合。最终,那些伤口结痂脱落之处,并未留下狰狞的疤痕,反而被岁月绣出了一朵独一无二的花。这花,叫坚韧,叫释然,叫懂得。
三、煮雨缝花,一期一会
“时光煮雨,岁月缝花”,这八个字,既是静美的画面,更是深远的禅意。它告诉我们,对待生命里那些阴雨连绵、看似虚度的时光,无需焦躁,只需静心体味,时间自会将其转化为滋养心灵的清茶。它亦告诉我们,对待生活给予的破损与遗憾,无需绝望,坦然接受,用心修补,岁月自会赠予我们意外的风景。
每一个当下,都是未来记忆中正在被慢煮的一场雨;每一段经历,都是生命华服上正在被缝合的一针一线。我们无法阻止时光流逝,也无法避免生活磨损,但我们能决定以何种心境去“煮”那场雨,以何种态度去“缝”那朵花。
窗外的雨不知何时停了。阳光破云而出,将水珠点染得晶莹剔透。我深吸一口雨后的清气,心中一片澄明。愿我能从容煮雨,无惧岁月,静看时光将这当下的每一刻,都缝制成未来衣襟上那朵最动人的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