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竹溪日记

时光清浅处,一步一安然

时光清浅处,一步一安然

暮春日记

清晨是在一阵淅淅沥沥的雨声中醒来的。推开窗,湿润的空气挟带着泥土与草木的清新气息扑面而来,昨夜的一场春雨,洗尽了尘埃,世界显得格外澄澈明净。院中的那棵老槐树,叶子绿得发亮,叶片上滚动着晶莹的水珠,偶尔滴落下来,发出“嗒”的一声轻响,敲在青石板上,也敲在心上,泛起一圈细微的涟漪。我忽然想起那句不知在何处读到的句子:“时光清浅处,一步一安然”。这情境,竟如此契合。

午后,雨势渐歇,阳光试探般地从云层缝隙中漏出几缕,柔和地洒在湿漉漉的小径上。我一时兴起,决定去附近的公园走走。雨后的公园人迹寥寥,唯有鸟鸣更显清越。鹅卵石铺就的小路被冲刷得干干净净,缝隙里蓄着浅浅的雨水,倒映着两旁经过修剪的冬青和远处朦胧的树影。我放慢脚步,刻意地,一步一步,踩在坚实的石子上。鞋底与石面接触,传来轻微的触感,一种“在场”的实在感油然而生。周遭是那么安静,能清晰地听到自己的呼吸声,甚至心跳。这一刻,没有焦灼的追赶,没有冗杂的思虑,只有脚下的路,和路两旁被雨水洗刷后焕然一新的世界。这不正是“一步一安然”吗?不是停滞,而是以一种全然的清醒和从容,去经历眼前的每一个瞬间。

所见与所思

走到湖边,水面尚笼罩着一层薄薄的水汽,如梦似幻。几朵睡莲已经迫不及待地舒展了花瓣,白的、粉的,安然地卧于田田莲叶之间,花瓣上同样噙着水珠,微风过处,轻轻摇曳,却并不零落,反而更显娇憨之态。它们不争不抢,就在自己的一方小天地里,遵循着自然的节律,该绽放时绽放,该凋零时凋零。这种安然,源于一种内在的定力,一种深植于生命本身的信任——信任阳光,信任雨露,信任时序的安排。

岸边有一位老人正临水垂钓,戴着斗笠,披着雨衣,身影凝然不动,仿佛与这湖光山色融为了一体。他的身边放着一个旧旧的保温杯,偶尔拿起,啜饮一口。他的目光专注于水面的浮漂,那神情里没有急切期盼鱼儿上钩的躁动,只有一种近乎禅定的平和。或许对他而言,钓不钓得到鱼早已不重要,重要的是享受这独处的、与自然相融的静谧过程。这又是一重“安然”,是历经世事后沉淀下来的豁达与淡泊,是于纷扰世界中为自己开辟的一片精神净土。

回程时,夕阳已完全挣脱了云层的束缚,将金色的光辉慷慨地洒向大地。雨水蒸发带来的氤氲之气让光线变得柔和而富有层次,远处的楼宇、近处的树丛都镶上了一道暖融融的金边。我的影子被拉得很长,随着我的步伐不疾不徐地向前移动。我忽然明白,“时光清浅处”并非指时光本身变得缓慢或浅薄,而是我们的心绪在某个顿悟的时刻,变得澄澈通透,能够滤去繁杂与沉重,从而窥见并安住于生活那清浅、本真的一面。它可能藏在一场不期而遇的雨里,一次漫无目的的散步中,或者仅仅是一朵带雨莲花的静默绽放里。

内心的回响

在这个追求效率、速度与爆炸性信息的时代,我们的精神似乎总被无形地鞭策着,不停地奔跑、获取、比较,以至于常常忘记了如何停下来,如何简单地“存在”。我们追逐远方的波澜壮阔,却忽略了脚下清浅时光里蕴藏的宁静与力量。安然,并非消极避世,而是在奔流不息的时间长河中,主动选择的一种姿态:清醒地认知,从容地接纳,认真地经历。

“时光清浅处,一步一安然”。感谢这个雨后的日子,让我得以重新品味这句话的深意,并用自己的脚步去丈量、去印证。未来的路或许仍有崎岖与挑战,但若能时常保有这样一份心境,于纷繁万象中守住内心的片刻清明,踏踏实实地走好眼前的每一步,那么,每一步便都是风景,每一刻都可生欢喜。这清浅时光,便是生命馈赠给我们最温柔、最深厚的慰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