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人震撼的文章:一个士兵的日记
这是一本泛黄的日记,封皮上还沾染着早已干涸、难以辨认的污渍。它静静地躺在旧货市场的角落,直到被我拾起。翻开书页,一段用鲜血、泥土和泪水书写的,足以震撼灵魂的历史,缓缓展开。
1944年6月7日 阴
墨水被雨水晕开,字迹模糊。
“D日之后的第一天。诺曼底的海滩不再是沙子,而是由金属、血肉和绝望混合成的泥泞地狱。我昨天踩过的海水,今天被染成了锈红色。炮火声不是‘轰隆’一下,而是持续不断的、撕裂耳膜的尖啸,它钻进你的脑子,让你无法思考,只剩下动物般的本能:寻找掩护,然后扣动扳机。
我身边的一个孩子,他来自肯塔基,一路上都在谈论他家乡的马。一发炮弹,就一发。他就消失了。不是死去,是消失。只剩下他半截头盔滚到我脚边。我吐了,不是因为恐惧,是因为一种更深层的、无法理解的虚无。我们如此轻易地就能从这世上被抹去吗?”
1944年12月24日 雪
笔迹在这里变得略微工整了一些,仿佛书写者用尽了全身的力气来控制颤抖的手。
“平安夜。阿登森林冷得能把人的灵魂冻僵。双方的炮火奇迹般地沉寂了,死一样的寂静反而比震耳欲聋的炮声更令人窒息。
然后,我听到了。从对面的德军阵地,飘来了微弱的歌声。是《平安夜》。用的是德语,但那旋律,我认得。
我们这边没有人开枪。没有人说话。我们都只是听着,躺在冰冷的散兵坑里,望着同一片飘雪的天空。那一刻,我震撼得无法动弹。我突然不明白我们为什么要在这里互相杀戮。在对岸唱歌的那个人,他或许也是个农夫,是个父亲,是个会思念家乡的普通人,就像我一样。战争把我们变成鬼,但这歌声,这人类共通的旋律,又短暂地把我们唤回了人。
这短暂的和平,比任何一场胜利都更让我震撼。它照亮了人性最深处的微光,尽管这光芒如此微弱,转瞬即逝。”
1945年4月28日 雨
这一页的纸张有严重的褶皱,像是被泪水浸泡过又干透。
“我们解放了一个集中营。我写不下它的名字,我的手指在抖。我见过地狱,我以为我早已见识过人类能做出的最坏的事,但我错了。
那不再是‘人’,是一具具裹着人皮的骨架,眼睛大得吓人,里面没有任何光亮,只有一片死寂的空洞。空气中弥漫着死亡和消毒水混合的、令人作呕的甜腻气味。一个幸存者,轻得像一片羽毛,他用尽最后力气抓住我的胳膊,指甲陷进我的皮肤里。他看着我,不是祈求食物,而是用一种我永生难忘的声音问:‘为什么?’
我无法回答。我所有的信念,关于正义、关于战争的意义,在那一刻彻底崩塌、粉碎。我们赢得了战争,但我们输掉了人性。这种震撼无法用语言形容,它像一把烧红的烙铁,深深地烫在我的灵魂上。我将永远背负着这个‘为什么’活下去。”
尾声
日记的最后一页没有日期,只有一行歪斜的字,仿佛是垂死之人的绝笔:
“我写下这些,不是为了让后人铭记荣耀,而是为了祈求你们记住教训。真正的震撼,并非来自于杀戮的规模,而是来自于对平凡生活的毁灭。愿世界和平,不再需要这样的日记。”
合上日记,我久久无言。窗外的城市车水马龙,一片祥和。这本文档的重量,却远超我的掌心所能承载。它不仅仅是一个士兵的私人记录,更是一个时代的墓碑,一声跨越时空的、震耳欲聋的呐喊。它震撼我的,是极端环境下对人性毫不留情的拷问,是那些在绝望深渊中依然闪烁的、脆弱却坚韧的微光,更是一种沉重的警示:安宁并非理所当然,它由无数无法安息的灵魂共同换来。这,便是我所读过,最让人震撼的文章。
简爱的读后感600字6篇
《爱的教育》以一个小男孩安利柯的眼光,从开学写到第二年七月份。它里面不仅有安利柯的身边发生的各种各样的小故事,还包括父母在他的日记本上写的一些劝诫启发性文章,以及老师在课堂上宣读的“每月故事”,内容新颖有趣,十分引人入胜。安利柯这个小男孩,认识了许多各有特色的同学:品学兼优、家庭富裕的班长戴洛西,充满爱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