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竹溪日记

行善之人,如春园之草,不见其长,日有所增

行善之人,如春园之草,不见其长,日有所增

十月二十六日 晴

清晨醒来,窗外的阳光已透过薄纱,在地板上投下斑驳的光影。昨日与好友的一番谈话,仍萦绕心头。我们谈及何为“成功”,友人以财富地位论之,我则沉吟良久,想起《格言联璧》中那句“行善之人,如春园之草,不见其长,日有所增”,心中豁然开朗。真正的成长,或许正如此句所言,非关显赫,而在那日复一日的、近乎无形的积累与升华。

细微处的晨光

晨跑时,习惯性地为邻居那位行动不便的老人取回了信箱里的报纸,顺手放在她门前的置物架上。这原是极小事,甚至未曾思及“行善”二字,不过是日课般的寻常。老人并未见到我,我亦未觉此事有何可记。然回想时,这种不经意的善意,恰似春园之草,未曾刻意培育,只是顺应本心自然地生长,日复一日,便悄然绿了整个庭园。道德的积累,原不在惊天动地的壮举,而藏于这待人接物的细微末节之中,无声无息,却坚实有力。

午间的涟漪

午休于咖啡馆整理书稿,邻座一年轻人正为一场至关重要的线上面试焦灼不安,反复低声练习,额角沁汗。我瞥见他电脑屏幕上的会议链接,想起自己初出茅庐时的窘迫。结账时,我悄然为他点了一杯冰美式,并让侍应生附上一张便笺:“祝您面试顺利,沉着自信。”未曾停留,亦不留姓名。我想,这杯咖啡或不能改变结局,但若能予他片刻清凉与一丝鼓舞,便已足够。善行的价值,有时并非立竿见影地解决难题,而是在人心湖面上投下一颗石子,那漾开的涟漪,自会抵达意想不到的彼岸。

暮色中的回响

傍晚归家,母亲在厨房忙碌。我放下公文包,便进去接手,让她休息。她笑着埋怨我总把她当老人,眼角的纹路却舒展开来。烹制几样她喜爱的小菜,听她絮叨家长里短。这份对至亲的耐心与陪伴,何尝不是最本真、最质朴的善?它无需昭告天下,亦无回报之期,只是如春草般,在日常的土壤里默默扎根,滋养着家的温暖。夜深人静时独坐书房,白日种种掠过心头,皆非足以载入史册的义行,不过是一个普通人遵从其良知与教养的自然流露。然而,正是这些微小瞬间的叠加,塑造着一个人的品格底色,使其内在的精神园圃日益丰茂,虽“不见其长”,实则“日有所增”。真正的成长,原是这般静默而笃定。

临睡前,记下今日所思。愿我能永怀此心,于细微处播种,不求闻达,但求无愧,让生命的园圃,常驻一片青翠。

“行善如春园之草,不见其长,日有所增;行恶如磨刀之石,不见其损,日有...

【嘉言 】“行善如春园之草,不见其长,日有所增; 行恶如磨刀之石,不见其损,日有所亏。” 太上感应篇注讲证案汇编白话节本卷一 太上约: “福祸无门,惟人自召。” 【解释】 太上老君说:“人的祸福,本来就没有一定的门路,全都是自己招来的啊!” 【分析】 太上,就是太上老君,姓李名耳,号伯阳,也就是周朝的...

出家人行善,如春园之草,不见其长.日有所增;行恶之人,如磨刀之石,不见...

答案:出家人做善事,就像春天花园的草,虽然看不见它的生长,但是还是每天都在增长;而做坏事的人,就像磨刀用的磨石,虽然肉眼看不见它在磨损,时间长了,才知道它每天都在削减. 我想大概就是说做好事虽然我们看不见有什么好的收获但是日积月累就会看出来;做坏事我们也暂时看年见它的报应,时间久了就会得到应有的...

春秋曾子人为善原文

人为善原文 人为善,福虽未至,祸已远离;人为恶,祸虽未至,福已远离;行善之人,如春园之草,不见橘颂其长,日有所增。做恶之人,如磨刀之石,不见其损,日有所亏。意思是:为人善良,虽然没有福气降临,也将使自己远离祸事;为人凶恶,哪怕没有天降之灾,也会离好运越来越远。待人处事和善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