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夜灯下日记
一、檐角滴答声
今夜忽然落了雨,先是淅淅沥沥地敲着窗,继而便汹涌起来。我独坐在书桌前,一盏台灯将周遭的黑暗推出个柔和的弧形。这样的夜,最适合摊开日记本——那本褐色麻布封面的,页角已微微卷起的旧本子。
钢笔吸饱了蓝黑墨水,在纸面上沙沙游走。记的是白日里琐事:晨起时见阳台上茉莉新绽了三朵;午间母亲炖了莲藕排骨汤,油花像金箔似地在青瓷碗里漾着;黄昏散步遇见邻家孩童追逐蜻蜓,笑声脆生生跌进晚风里。这些碎金般的日常,若不及时拾掇,怕就要被记忆的尘埃掩埋了。
二、墨迹里的时光
日记实在是个妙物。它不比正式文章需要起承转合,也不必如诗词苛求平仄韵律。只是忠实地、甚至散漫地录下生活轨迹。某年某月某日,天气晴或雨,心情好似云朵飘忽不定。我尤爱回翻从前的记录,竟发现去年今日也在下雨,那时正为院中海棠担忧,怕风雨摧折了初绽的花苞。而今年海棠依旧盛开,倒显得去岁的忧虑有些可爱了。
写日记时总忍不住多用些比喻。说时间如溪水,从指缝间凉凉地溜走;说寂寞似青苔,悄悄爬满心房的石阶。这些看似稚气的修辞,日后读来却最是动人。原来当时的我,是用这样的眼睛看世界的。
三、纸页间的永恒
雨声渐疏时,我的笔也慢了下来。忽然觉出日记的慈悲——它容我絮叨,任我欢喜或忧伤,从不评判对错。每个字落纸的刹那,那一刻的我就被永恒封存。忽想起张岱《陶庵梦忆》,那些明朝的雪与茶、戏与灯,不也是日记的变体么?只不过他写给了天下人看,而我,或许只写给未来的自己。
合上日记本时,雨已停了。窗外有蛙声起伏,路灯将湿漉漉的地面染成橘色的绸缎。忽然庆幸用文字留住了这个夜晚,仿佛将雨水灌进墨瓶,将来某日启封,必能重现此刻的清凉气息。
若你也想尝试散文写作,不妨从日记开始。不必宏大的主题,只需真诚地记录。二百字也好,六百字也罢,都是生命走过的证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