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竹溪日记

游褒禅山记冬日探幽日记

游褒禅山记冬日探幽日记

壬寅年冬月初七 风雪初霁

晨起推窗,见群山皆白,忽忆王文公《游褒禅山记》"其下平旷,有泉侧出"之语,遂裹貂裘携竹杖,独往城西褒禅山寻幽。积雪没踝,寒鸦掠空,而涧水犹淙淙如梵唱,果应"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之叹。

一、华阳洞天雪

循前人题刻入华阳洞,石罅间冰棱垂若玉帘。举火照四壁,宋元题跋半为苔藓所噬,惟王安石"华山"二字篆刻犹遒劲。抚碑恍见庆历元年举火探洞之士子,葛衣芒鞋,与今时羽绒雪地靴相映成趣。洞深处寒潭凝碧,竟有红鲤游弋冰层之下,俨然琉璃世界中一点朱砂痣。

二、禅院钟声寂

北坡慧空禅院椽角悬冰,老僧扫雪时絮絮言及苏子由诗碑旧事。香积灶上煨着山芋,炭火噼啪间忽闻钟声穿雪而来。循声见小沙弥以杖击檐下冰柱,清越如磬音,笑曰:"此乃天地自然之梵钟。"忆及王文公"余于仆碑,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之慨,今人手机拍照立传云端,竟使千年冰雪瞬时遍传九州。

三、雪泥鸿爪新

日暮下山时,雪地忽现野狐足迹,逶迤如草书狂帖。伫足观此天然妙笔,忽悟今人虽不必如古人"火尚足以明也"的艰险,然那份"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的执拗,仍是探访天地大美的根本。归途手机电量耗尽,反得静观暮雪染群峰,方知王文公所谓"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的真意。

是夜整理照片,见冰洞火光与屏幕冷光交错于指尖,忽觉古今游者在此山完成千年对话。电子日记毕,窗外雪月交辉,褒禅山如巨幅水墨横展于天地间,永存亦永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