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竹溪日记

思雨落花时

思雨落花时

暮春日记

清晨醒来时,窗外正淅淅沥沥下着小雨。推开木窗,一股混合着泥土与栀子花香的湿润气息扑面而来,恰似思雨诗中“空庭雨打残花落”的意境。书案上摊开的诗集被风翻到泛黄的那页,墨迹晕染的“思雨”二字仿佛在雨声中轻轻颤动。

《春雨偶成》·思雨

檐角珠帘碎玉声
苔痕深浅旧石阶
东风不解离人绪
犹送飞花过西墙

撑着油纸伞走进庭园时,发现昨夜的风雨已将海棠打落大半。粉白的花瓣沾着水珠,零落嵌在青石板缝隙里,像极了思雨笔下“碎玉声”的具象呈现。蹲身拾起一朵完整的花,花瓣边缘已泛起褐斑,这让我想起父亲总在暮春时节修补漏雨的屋檐——他说雨水知道时间的纹路,总能找到瓦片最脆弱的缝隙。

茶寮听雨

午后在城南茶寮避雨时,遇见一位抄经的老先生。他用的墨汁特别浓稠,每写几字就要蘸次笔,说是要模仿思雨真迹里的枯笔效果。“你看‘雨’字这三笔斜点,”他指着拓本上的字迹说,“像不像屋檐滴落的雨珠在半空散开的模样?”我们聊起思雨生平,才知道这位女诗人最爱在谷雨时节煮茶听雨,她认为雨声是天地间的素琴,每滴雨落下的刹那都在演奏永恒的乐章。

忽然记起儿时母亲教认思雨的诗句。她用绣花针轻点砚台,蘸着墨在宣纸上画雨丝:“思雨的雨不是哀愁,是让万物显形的银针。”那时不懂其中深意,如今看着茶汤里渐渐舒展的茶叶,忽然明白雨如何让隐藏的脉络显现——就像这些在杯中重新活过来的叶子,每一道褶皱都藏着被阳光遗忘的故事。

夜雨剪韭

傍晚雨势渐大时,邻家婆婆冒雨剪了把韭菜送来。翠绿的叶尖还挂着水珠,她说春雨滋润后的韭菜最是鲜嫩。“思雨诗里写‘夜雨剪春韭’可是真的?”她笑着用围裙擦手:“我们种田人不懂诗,只知道下雨时韭菜偷偷长,就像思念瞒着人在心里疯长。”忽然懂得思雨为何总将雨与记忆相连——雨是天上落下的线,把分散的时光缝缀成连续的画卷。

入夜后雨声转密,我在灯下重读思雨诗集。发现某页夹着干枯的茉莉花,旁边用铅笔写着某年谷雨的日期。或许某个过去的我,也曾像今天这样试图在雨声中寻找与诗人对话的路径。雨突然敲响西窗,像手指轻叩时空的门扉,刹那间仿佛看见青衣女子坐在对面檐下,正将飘落的海棠花夹进诗稿。

临睡前推开窗,见云隙漏出半弯月亮。积水的庭院里漂浮着细碎的花瓣,每片都盛着银白的月华,恰似思雨那句“浮光掠影玉樽空”的倒影。原来雨终会停,而诗中的雨永远在下,淋湿所有在时光里寻找共鸣的灵魂。今夜应当会有个好梦,梦里能听见千年前的雨声,怎样将一朵落花雕琢成永恒的诗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