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游乐原古诗:一场心灵的远行
2023年10月15日 晴
清晨推开窗,秋风裹挟着桂香扑面而来,忽然想起李商隐的《登乐游原》: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这二十字像一粒石子,在我心湖激起层层涟漪。
一、诗中的黄昏意象
乘着周末的空闲,我决定效仿古人登高望远。乐游原在西安城南,如今已建成遗址公园。午后三时抵达时,阳光正将银杏叶镀成透明的金色。站在夯土台上远眺,现代高楼与苍茫终南山在薄雾中叠印,恍惚间与千年前诗人所见重合。
诗中“夕阳无限好”的慨叹,此刻有了具象的诠释——云霞如胭脂浸染天际,归鸟的剪影掠过唐代残存的瓦当。我在记事本上临摹着飞檐的轮廓,突然理解那种对永恒的短暂触碰。
二、古今交织的时空对话
乐游原作为唐代著名游览地,杜甫曾在此写下乐游古园翠森森
,李白也有乐游原上清秋节
的吟咏。如今我踩着他们的足迹,看孩童牵着风筝跑过阙楼遗址,外卖小哥的电动车在文物碑刻间穿行。
这种时空错位感令人着迷。手机镜头里,汉白玉栏杆与玻璃幕墙同框,恰似古诗与现代日记的奇妙相遇。我在便签APP记录:黄昏不是终结,而是光与影的永恒之舞。
三、生命哲思的延续
暮色渐浓时,一群穿汉服的年轻人点燃电子灯笼。暖黄光晕中,他们朗诵着只是近黄昏
,而无人机正将这句诗投影在夜空。这种古今交融的仪式感,让李商隐的惆怅焕发出新的生命力。
归途地铁上,我整理今日拍摄的237张照片。从碑林拓片到文创雪糕,从残垣断壁到全息投影——乐游原早已超越地理概念,成为承载集体记忆的文化符号。正如日记末页所写:每个时代都在用不同方式,回答着关于永恒的追问。
赞美城市的古诗词
《登金陵凤凰台》原文: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一、衍生注释:凤凰台:在金陵凤凰山上。吴宫:三国时吴国的宫殿。衣冠:指士大夫。古丘:古墓。三山:山名,在南京西南长江边上。半落青天外:形容极远,看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