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竹溪日记

涵虚混太清,心远地自偏——秋日闲思日记

十月廿三 晴

晨起推窗,见薄雾如纱笼罩庭院,忽忆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中"涵虚混太清"之句。这秋日的雾气,确将天地虚实界限消融,恍若水墨在宣纸上晕染开来。

一、涵虚之境

踩着露水未干的青石板走向湖畔,残荷枯梗在雾中若隐若现。想起去年此时,曾与友人争论"涵虚"二字真意——是包容虚空?抑或虚实相生?此刻突然明了:就像这荷塘,枯败的茎叶与倒映的云影交织,衰荣俱在,方成画意。

雾锁楼台月朦胧,
涵虚混太清。
一叶扁舟烟波里,
不知身是画中行。

二、心远之趣

午后携《陶渊明集》至后山亭子。松风过耳时,顿觉"心远地自偏"并非物理距离,而是精神姿态。手机提示音不断响起,索性关机。看蚂蚁搬运松子,竟比批阅邮件更有滋味。

忽然记起苏轼《定风波》"此心安处是吾乡",与五柳先生异曲同工。现代人总抱怨没有桃花源,或许只是少了份"造饮辄尽,期在必醉"的坦荡。

三、太清之悟

暮色中整理书房,在《庄子》扉页发现旧札记:"太清者,非谓天宇澄澈,乃心境空明"。忽然笑自己从前执着于考证"太清"是否特指某片星空。就像总追问幸福的标准答案,却忘了幸福本就是没有标准答案的提问。

临睡前重读《饮酒·其五》,电子钟显示23:47。这个数字时代,我们比陶渊明更需要学会"欲辨已忘言"的沉默。或许明天该试着整天不看屏幕,让思绪真正"混太清"一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