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竹溪日记

窑洞古诗中的岁月回响——黄土高原日记

窑洞古诗中的岁月回响

——黄土高原日记

2023年10月15日 晴

清晨推开窑洞的木格窗,阳光像泼墨般洒在斑驳的土墙上。忽然想起杜牧《题宣州开元寺水阁》中"深秋帘幕千家雨,落日楼台一笛风"的意境,虽非江南烟雨,但这黄土高原上的窑洞,却藏着更厚重的诗韵。

一、窑壁上的古诗魂

祖父用炭笔在窑洞侧壁抄录的《诗经·七月》已模糊不清,但"穹窒熏鼠,塞向墐户"的句子仍清晰可辨。这些文字与夯土墙融为一体,仿佛窑洞本身就成了立体的诗笺。午后细看,发现墙缝里还嵌着半块唐代陶片,青灰色的釉面映着"陇头流水"的刻痕,让人想起王维"大漠孤烟直"的苍凉。

二、古诗里的生活禅

傍晚帮母亲用石碾磨谷子时,碾槽规律的声响竟暗合《豳风·七月》的节奏。窑洞角落的陶罐里,去年酿的黍酒正泛着琥珀光,让人忽然懂了白居易"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的温暖。夜风穿过窗棂时,土炕上老棉被的气息与陆游"纸帐光迟饶晓梦"的意境重叠,原来古诗从未远离生活。

"窑洞三更灯火暗,犹照古人未眠心"
——这是我今夜写在日记扉页的句子。当城市在追逐霓虹时,这些嵌在黄土里的诗行,正以最质朴的方式守护着文明的根系。

三、星空下的古今对话

深夜独坐院畔,北斗七星低垂得仿佛要坠入窑洞的烟囱。忽然明白苏轼"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描绘的正是这般景象。手机里播放着《阳关三叠》,电子音与虫鸣奇妙交融,让人想起窑洞古诗中"羌笛何须怨杨柳"的豁达。此刻的月光,同样照着李白举过的杯,照着杜甫倚过的杖。

窑洞的夯土墙吸走了白日的燥热,也吸收了千年的诗情。当我在日记本上落下最后一个字时,风声正轻轻吟诵着:"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