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竹溪日记

我本将心向明月,奈何明月照沟渠——一个自作多情者的独白

我本将心向明月,奈何明月照沟渠

十月二十三日 阴

深夜独坐,窗外秋风萧瑟,翻看旧时书信,忽觉自己竟是那古诗中最可笑之人——“我本将心向明月,奈何明月照沟渠”。这十四个字,像一把锋利的刀,剖开我这些年来所有的自作多情。

一厢情愿的付出

记得初遇她时,是在大学的图书馆。她坐在靠窗的位置,阳光洒在她的发梢,仿佛真的如明月般皎洁。从那以后,我便开始了漫长的“向明月”之旅。每天早起为她占座,记得她喜欢的每一本书,甚至偷偷记下她随口提过的每一个愿望。她喜欢某品牌的巧克力,我便跑遍全城去买;她说想看某部老电影,我就在宿舍熬夜下载;她偶然提到想去西藏,我就开始默默做攻略、攒钱...

我天真地以为,只要付出足够多的真心,明月终会被感动。却不知在明月眼中,这些付出或许只是负担,甚至是困扰。我沉浸在自己编织的美梦里,以为那些礼貌的微笑是心动,以为那些客气的感谢是暗示。现在回想起来,不过是自己的一厢情愿罢了。

残酷的觉醒

直到那天,在学校的林荫道上,我看见她和一个男生牵手走过。她脸上的笑容,是我从未见过的灿烂。那一刻,我才恍然大悟——明月不是没有心,只是她的心从不曾为我跳动。我所以为的“将心向明月”,在对方看来,恐怕只是“沟渠”的纠缠。

最可笑的是,我甚至没有立场伤心。我们之间从未有过承诺,甚至连暧昧都算不上。所有的情愫,都是我单方面臆想出来的。我给自己导了一出深情的戏码,却连个观众都没有。

自作多情的本质

细想来,“自作多情”大概是人类最普遍的情感困境之一。我们总是过度解读他人的善意,将礼貌误解为好感,将同情误解为爱情。我们为自己创造了一个虚幻的对象,然后对这个幻影投入真实的感情。

这或许源于人性的孤独——我们太渴望被爱,以至于宁愿欺骗自己。就像那首诗中所说,明明心向明月,明月却照沟渠。不是明月无情,而是我们错估了自己的位置。我们自以为是明月值得托付的人,殊不知在明月眼中,我们不过是万千沟渠中的一条。

学会放下

如今,我终于明白:真正的爱不是自我感动式的付出,而是相互的尊重与理解。一厢情愿的付出,不仅给对方带来压力,更让自己陷入痛苦的循环。

我要学会放下那轮永远不属于我的明月,学会珍视自己。也许某天,我会遇到真正与我相互照耀的人,而不是永远追逐一个虚幻的身影。

夜已深,就让这篇日记为这段自作多情的岁月画上句号。从明天起,我要做自己的明月,而不是别人的沟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