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竹溪日记

冬日闲思——读于冬寒夜独坐有感

冬日闲思——读于冬《寒夜独坐》有感

2023年12月15日 晴转多云

今日重读于冬先生的《寒夜独坐》,那句"孤灯照壁人初定,落叶敲窗夜未央"像一把钥匙,突然打开了我记忆的闸门。记得去年此时,我也曾经历过这般情境。

一、诗中的冬夜

于冬先生笔下的冬夜带着唐宋遗韵:

"砚冰已合灯花老,犹对残编想故人"
这种带着墨香的孤独,让现代人读来既陌生又亲切。我捧着暖手宝坐在书桌前,窗外是小区里最后一片不肯落下的梧桐叶,在风中倔强地摇曳。

二、记忆的重叠

去年父亲住院的那个冬天,医院走廊的荧光灯总在深夜发出嗡嗡声。我在陪护椅上读这首诗时,突然理解了什么叫"人初定"——不是安定,而是被迫接受某种安排后的平静。那时走廊尽头的自动贩卖机,就像诗中的孤灯,整夜亮着惨白的光。

最触动我的是诗中时空的交错感:
「夜未央」却「灯花老」,
「想故人」偏「对残编」,
这种矛盾的张力,恰似我们这代人
在电子屏幕与纸质书页间的挣扎。

三、现代的寒夜

此刻我的书桌上,手机不断弹出消息,暖气片发出轻微的咔嗒声。与古人不同,我们的孤独常被各种噪音填满。试着像于冬先生那样关掉所有设备,才发现真正的"寒"不在温度——在于突然直面自己时的无所适从。

凌晨两点,小区最后那盏路灯也熄灭了。我突然明白,无论时代如何变迁,人类对孤独的体验始终相通。就像八百年前陆游的"夜阑卧听风吹雨",就像三十年前父亲在厂区值班室写的家书,就像此刻我屏幕上的这些文字。

合上诗集时,窗外真的飘起了今冬第一场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