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竹溪日记

雪夜独吟:从"窗含西岭千秋雪"到"独钓寒江雪"的冬日札记

十二月廿三·小寒

清晨推窗时,杜甫那句"窗含西岭千秋雪"突然撞进心头。远处山峦果然已裹上银装,像被时光凝固的唐楷,每一道雪痕都是工整的笔画。这让我想起去年在松花江畔见过的雾凇,晶莹的冰晶挂在柳枝上,恍若柳宗元笔下"独钓寒江雪"的写意留白。

冰雪的双重隐喻

古籍里的雪总是矛盾的集合体:《诗经》说"雨雪霏霏"是征人愁绪,岑参却写"忽如一夜春风来"的壮美。午后整理书架,在《全唐诗》第387卷发现个有趣现象——凡带"雪"字的诗作,有六成都在描写孤独,但字里行间又藏着温暖。就像此刻书房暖气片嗡嗡作响,玻璃窗上却结着冰花。

"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
"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现代城市的雪记忆

下班时地铁站口的积雪被踩成灰褐色,倒让我想起白居易"夜雪"里"复见窗户明"的澄澈。智能手机拍不出雪落的轨迹,但朋友圈里都在转发故宫雪景图,配文清一色是"应是天仙狂醉"。这倒提醒我该重读《湖心亭看雪》,张岱那种"雾凇沆砀"的笔力,如今怕是要用延时摄影才能再现。

临睡前翻看相册,去年在哈尔滨拍的冰雕正在发光。忽然觉得古人写雪是写心境,我们拍雪却是拍时间——毕竟连"千山鸟飞绝"的意境,现在都得用无人机才能完整捕捉了。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