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竹溪日记

龙舟竞渡忆古诗,端午情怀寄笔端

龙舟竞渡忆古诗,端午情怀寄笔端

五月初五日记

晨光微熹时,江畔已传来阵阵鼓声。推开木窗望去,远处河面上十数条龙舟如离弦之箭,船头劈开的浪花在朝阳下闪着碎金般的光泽。这场景让我忽然想起少时背诵的《竞渡诗》:"鼓声三下红旗开,两龙跃出浮水来。"

龙舟记忆里的古诗韵

记得祖父总爱在端午清晨,用苍老的声音吟诵张建封的《竞渡歌》:"五月五日天晴明,杨花绕江啼晓莺。"那时不解诗中意境,如今站在喧嚣的岸边,看彩旗猎猎、听桡手呼喝,方知古人笔墨之传神。龙舟首尾高翘的造型,恰似李群玉笔下"鼙鼓动时雷隐隐,兽头凌处雪微微"的生动写照。

特别记得去年在博物馆见到的宋代龙舟模型,船身细长的弧度与苏轼"轻舟短棹西湖好"的描写竟有七分神似。原来千年前的诗人,早将这份水上豪情凝练成了永恒的诗行。

粽香里的文化传承

午后帮母亲包粽子时,她忽然说起家乡旧俗:划龙舟前要唱《祭船歌》,词调古朴得像是从《楚辞·九歌》里流出来的调子。蒸笼升起白雾时,恍惚看见屈原《离骚》中"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的衣袂飘飘。

傍晚整理书柜,翻出泛黄的《全唐诗》,发现关于龙舟的记载竟有二十余处。最动人的还是刘禹锡那首"沅江五月平堤流,邑人相将浮彩舟",短短十四字,便把龙舟竞渡与民间乐事写得淋漓尽致。合上书页时,窗外的龙舟鼓声犹在耳畔回荡,仿佛与古诗里的韵律重叠成交响。

竞渡精神永流传

入夜后江面仍有灯火,年轻人在练习明日比赛。这让我想起范成大"年年竞渡闹春江,万斛龙骧照碧波"的句子。千年来,龙舟从祭祀仪式变成体育竞技,但诗中描绘的团结奋进之魂从未改变。正如岸边新挂的横幅所写:"同舟共济扬帆起",这不正是古诗与现代精神的完美共鸣吗?

临睡前在日记本上抄下今日最爱的诗句:"棹影斡波飞万剑,鼓声劈浪鸣千雷。"墨迹在宣纸上晕开时,仿佛听见历史的回声穿过时光长廊,在端午的月色里轻轻荡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