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笔下的一场秋雨日记
十月廿三·秋雨连绵
晨起推窗,竟与杜工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之境遇何其相似!檐角铁马叮当,恍若"床头屋漏无干处"之叹。墨色云团压得极低,雨线如杜诗"雨脚如麻未断绝"般斜织天地,院中老槐黄叶簌簌,竟似千年诗史飘落的残页。
雨中即景
撑伞独行至溪畔,见浑黄秋水漫过石阶,不禁吟出"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岸边芦苇低伏若老儒躬身,水洼里挣扎的蚂蚱,倒应了《登高》里"艰难苦恨繁霜鬓"的意象。三两只白鹭掠过水面,翅膀沾着雨珠,倒比晴日更显"两个黄鹂鸣翠柳"的鲜活。
诗圣的秋思
午后翻检《杜工部集》,忽觉"八月秋高风怒号"与此刻雨打芭蕉声隐隐相和。老杜写秋雨总带着家国情怀,我辈今人却只道"天凉好个秋"。檐下煮茶观雨,想起《春夜喜雨》中"润物细无声"的慈悲,再看玻璃窗上蜿蜒的雨痕,竟似看见诗圣用瘦金体在天地间题写的长卷。
夜雨剪烛
入夜雨势更急,电脑屏光映着案头《杜诗详注》,电子钟显示22:47。突然断电,索性点燃蜡烛,真个是"夜雨剪春韭"的意境——虽然眼前只有外卖餐盒。黑暗中雨声愈发清晰,忽悟老杜"星垂平野阔"之后,原该有"雨涌夔门开"的续篇。此刻城中万千霓虹俱寂,唯有雨打空调外机的声响,替现代人续写着"安得广厦千万间"的千年之问。
临睡前记此文字,窗外雨声渐歇,恍惚听见杜子美在云端吟诵新作。这潮湿的秋夜,因着诗圣的魂魄,竟比晴昼更添三分清朗。
...于成都西部浣花溪畔建成草堂。第二年,一场秋雨袭击了他的茅...
公元760年,饱经离乱的杜甫在亲友的帮助下,于成都西部浣花溪畔建成草堂。第二年,一场秋雨袭击了他的茅屋,但他心系天下苍生,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发出了“ , ”的感慨,唯愿人民安居乐业。安得广厦千万间 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本题考察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的核心名句默写与理解。题干通过三个关键信息定位答案:①时间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