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竹溪日记

有朝的古诗:春夜听雨记

有朝的古诗:春夜听雨记

一、夜雨初临

昨夜忽闻窗外淅沥,推窗见雨丝如织,恍然想起有朝那句“檐前点滴到天明”。此刻的雨,不疾不徐,恰似古人笔下的缠绵,将春夜的静谧揉碎在每一滴水中。

“疏雨滴梧桐,微凉入梦轻”——有朝的诗句突然浮上心头。这雨声竟成了时光的针脚,将千年前的意境与今夜悄然缝合。

二、诗境与现世的重叠

案头摊开泛黄的诗集,有朝的《春雨十韵》正翻至“润物细无声”那页。窗外的雨幕里,路灯晕开的光圈像极了他笔下“灯火阑珊处”的描摹。忽有夜风卷着雨珠扑进书房,打湿了纸页,墨迹竟微微洇开,仿佛诗句要破纸而出。

记忆的涟漪

想起少时祖父教我念有朝的诗,总爱在雨夜。那时不解“青灯黄卷味偏长”的况味,如今在三十岁的春夜里,听着雨打芭蕉,才懂得这“味”里藏着多少光阴的沉淀。

特别将砚台移至檐下,接半盏雨水研墨。墨香混着泥土气息升腾时,突然明白有朝为何总说“天地文章皆在水云间”。

三、雨夜拾遗

凌晨二时,雨势渐歇。檐角残滴叩着石阶,像在续写未完成的诗行。翻检旧箱,竟找出去岁未写完的信笺,墨迹间夹着半句“何时共剪西窗烛”——原来我们都在不同时空,重复着相似的悸动。

有朝在《夜雨寄北》里写“君问归期未有期”,此刻耳机里正好播到《巴山夜雨》的旋律。这种跨越时空的呼应,或许就是文学存在的意义。

四、晨光里的顿悟

破晓时雨止云开,窗棂上挂着未落的水珠。重读有朝“晓看红湿处”的句子,忽见院角山茶果然绽了三四朵,花瓣上还滚着夜雨的馈赠。这寻常春景因诗意的观照,突然有了惊心动魄的美。

“寻常一样窗前月,才有梅花便不同”
——有朝《题窗前梅》

合上日记本时,晨光已漫过砚台里未干的雨水。这场春夜听雨的际遇,终是让我懂得:诗不在远方,而在发现美的眼睛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