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竹溪日记

雪落无声,诗韵长存——以白雪的古诗为引的冬日日记

雪落无声,诗韵长存

——以白雪的古诗为引的冬日日记

2023年12月15日 星期四 雪

清晨推窗,忽见天地皆白。簌簌雪落中,那句“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蓦然浮上心头。韩愈笔下灵动的雪,此刻正翩跹于我的窗前,将枯枝化作玉树琼枝,恍若古诗中的意境穿越千年而来。

一、诗中的雪与眼前的雪

捧起温热的茶盏,看热气与雪雾交融。忽然想起王维“隔牖风惊竹,开门雪满山”的澄明,这满目皎洁竟与千年前诗人所见重叠。院角的腊梅顶着雪绽开,恰似卢梅坡“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的写照,古诗的意象在现实中有了具象的注解。

二、雪中拾趣

午后踏雪而行,靴底碾碎冰晶的脆响,让人想起岑参“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的奇喻。孩子们堆的雪人戴着胡萝卜鼻子,倒应了杨万里“最爱东山晴后雪,软红光里涌银山”的童趣。偶然瞥见竹叶托着雪片,恰是白居易“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的预演,古诗里的声与色,此刻都活了过来。

三、雪夜沉思

入夜后雪势渐猛,路灯下的雪幕如柳宗元“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的留白。翻出《全唐诗》重读祖咏“终南阴岭秀,积雪浮云端”,忽然惊觉古诗中的雪从未融化——它们只是化作文化基因,在每个落雪的日子苏醒。此刻窗棂上的冰花,不正是李白“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轩辕台”的微观呈现吗?

雪仍在下,古诗的韵脚仍在延续。当现代生活与千年诗意相遇,我们终将懂得:真正的白雪从未离开,它只是以不同的形态,永远飘荡在中华文化的长空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