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竹溪日记

古诗叙事之春暮独游

古诗叙事之春暮独游

四月十七日记

晨起推窗,见庭前海棠零落,忽忆杜工部“一片花飞减却春”之句,恍然惊觉暮春将尽。遂携竹杖往城西云栖谷,欲以古诗为引,叙此日游历之事。

一、曲径通幽处

沿青石阶徐行,苔痕斑驳如古砚残墨。偶见野蔷薇攀岩而生,粉白相间,恰应了王荆公“春风取花去,酬我以清阴”的意境。山雀掠枝时振落朝露,沾衣欲湿,竟与“道由白云尽,春与青溪长”的唐诗画卷叠印交融。忽闻钟磬声自竹海深处传来,方知古寺藏于幽篁,正是常建诗中“竹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的实景再现。

二、溪亭日暮时

过听松亭时忽逢微雨,躲进八角飞檐下避雨。石桌刻有半局残棋,恍见古人曾在此对弈。雨打芭蕉声里,白鹭倏然掠水飞起,恰如李清照“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的时空叠影。待云销雨霁,霞光浸染溪面浮萍,顿悟欧阳修“夜雨连明春水生,娇云浓暖弄阴晴”的叙事妙趣,遂取纸笔记下此刻流光。

三、明月来相照

归途见樵夫负薪踏歌而行,其调古朴似《诗经·伐檀》遗韵。暮色中老槐下童子诵读《渭川田家》,稚声与炊烟俱上,恰成王摩诘“田夫荷锄至,相见语依依”的活画。新月初升时倚桥歇足,望见渔火三两点浮于墨色水面,猛然领会张继“姑苏城外寒山寺”的孤寂叙事,原来诗心千年未改。

是夜挑灯记此游,墨痕与花痕交错于纸页。方知古诗非死文字,乃活山水之精魂。今人以足丈量古人诗意,复以心续写永恒春秋,此谓“古诗叙事”真义——山河依旧在,总是故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