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竹溪日记

一叶轻舟载诗行——湖畔日记

壬寅年五月廿三 晴

晨起推窗,见湖面如镜,忽忆李白"轻舟已过万重山"之句,遂携茶具独往东湖。柳荫下置蒲团,看三两只白鹭点水而过,涟漪荡开处,恰有渔父驾扁舟收网,惊起苇丛间沉睡的露珠。

舟影入诗

午后翻检旧书,王维《山居秋暝》中"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的意境蓦然浮现。想起去年深秋在苏州,见耦园水榭边停着彩绘木舟,船娘用吴语唱着"月落乌啼霜满天",那时方知古人所谓"移舟泊烟渚"的孤寂,原是穿越千年的共情。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韦应物《滁州西涧》

泛舟记事

暮色初临时,租了艘带青篷的小船。橹声欸乃中,惊觉现代人总把"人生如逆旅"挂在嘴边,却少有人记得苏轼"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的豁达。手机突然震动,是母亲嘱咐归家用饭的消息,哑然失笑——这电子时代的牵挂,倒比张继"夜半钟声到客船"更叫人无处躲藏。

归途经过新修的文化广场,LED屏正播放龙舟赛事。那些挥汗如雨的汉子与屈原《九歌》中"桂棹兮兰枻"的浪漫相去甚远,但鼓点声声里,分明听见了杜甫"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的千年回响。

夜读偶得

临睡前重读《唐诗三百首》,发现舟的意象竟出现百余次。从孟浩然"日暮客愁新"的孤舟,到李清照"兴尽晚回舟"的欢愉,这方寸木器竟承载着华夏文明最细腻的情感密码。窗外忽有雨打芭蕉,恍惚间似见陆游"此身合是诗人未?细雨骑驴入剑门"的身影,在水墨般的夜色里渐行渐远。

合上日记本,墨香混着湖水的潮湿气息。电子钟显示23:17,现代与古典在这个雨夜,终于在我的文字里达成了和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