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子 宥坐:一日三省
晨起观水
清晨,我独坐窗前,想起《荀子·宥坐》中孔子观于东流之水而悟道的典故。窗外细雨霏霏,檐角滴水成线,恰似那"不舍昼夜"的川流。荀子言:"夫水,遍与诸生而无为也,似德;其流也埤下,裾拘必循其理,似义。"我凝视着水珠在玻璃上蜿蜒而下,忽然明白为何古人以水喻道——柔而不弱,刚而不折,这或许正是荀子想要传达的处世智慧。
午时省思
正午整理书案时,偶然翻到《宥坐篇》竹简摹本。其中"吾闻宥坐之器者,虚则欹,中则正,满则覆"的句子格外醒目。这让我想起昨日会议上,自己因些许成绩便得意忘形的模样,不禁汗颜。取来水杯实验,果然注水至七分时器皿端正,满溢则倾覆。荀子以此告诫世人守中持正,过犹不及。遂在日记本上以朱笔写下:"持心如宥坐之器,常怀虚受之心。"
暮色悟道
黄昏散步至溪边,见顽童向水中投石,涟漪层层荡开终归平静。《宥坐》有云:"其洸洸乎不淈尽,似道。"这让我联想到近日困扰的人际纠纷。荀子借水喻示的包容之道,恰如这溪水纳垢而不改其清。归家后,将《宥坐》全篇誊抄于绢帛,悬于书房。是夜风雨大作,而吾心似那宥坐之器,虚怀若谷,中正平和。正如荀子所言:"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后记:今日三遇《宥坐》之教,方知圣贤典籍非徒陈言。荀子以器喻人,以水明德,两千年前的智慧仍如清泉滋润心田。当效法宥坐之器中正,效法流水之德,在纷扰世间守其本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