壬寅年冬月初七 大雪封山
今日巡山时在东坡发现狼三则新鲜脚印,呈三角排列,约莫是昨夜留下的。老辈人说这是狼群侦察时的步法,三足印为一组,故称"狼三则"。我紧了紧羊皮袄,将猎枪从肩上卸下握在手中。
未时·枯树洞
循着脚印追至老榆树洞,果然在积雪里扒出半只野兔残骸。狼三则的猎食习惯与独狼不同,它们总会把内脏掏空,骨架却整齐码放。这让我想起二十年前父亲教的谚语:"狼三则现,猎户收线;三则成圈,阎王擦肩。"
狼三则特征笔记:
- 群体必为三匹,一壮两幼
- 月圆夜喜在断崖嚎叫
- 脚印间距二尺三寸
腊月初一 北风怒号
守了整月的陷阱终于逮着它们!可惜只套住最弱的那只幼崽,左前爪有白斑。当我举枪时,突然听见山梁上传来两声长嚎——另外两匹竟一直埋伏在反斜坡。它们轮流佯攻的战术,与县志记载的"狼三则战法"分毫不差。
最终我放走了幼崽。看着三匹狼消失在白桦林时,突然明白"三则"不仅是数量,更是天地人三才的隐喻。这些生灵比我们更懂如何在深山法则中生存。
补记:
今夜灶台边重读《聊斋》中的狼三则故事,蒲松龄笔下"一狼假寐,一狼隧入"的描写,与我今日所见何其相似!四百年前的文学记载与今日山野现实竟能如此呼应,不禁在油灯下记此长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