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相 杜甫的草堂秋思日记
唐肃宗乾元二年(759年)秋
秋风瑟瑟,卷着枯黄的落叶扑打在茅屋的窗棂上。我独坐草堂,望着案头未干的墨迹,思绪如这纷飞的落叶般凌乱。自安史之乱以来,漂泊西南已近三载,今日途经武侯祠,见那"映阶碧草自春色"的景象,不禁提笔记下这首《蜀相》。
一、祠堂与未竟之志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这开篇七字,竟耗去半日功夫。笔锋划过纸面时,恍惚看见诸葛武侯羽扇纶巾的身影。他那"两朝开济老臣心"的忠诚,与我此刻"艰难苦恨繁霜鬓"的境遇,隔着五百年的时光遥遥呼应。
三顾频烦天下计
一番晤对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
长使英雄泪满襟
二、秋风中的隐喻
案头的油灯忽明忽暗,就像这摇摇欲坠的大唐江山。我蘸墨时,发现砚台里映着自己斑白的鬓角——当年在长安十年困守的"骑驴十三载",竟比不过这三载漂泊催人老。窗外老柏沙沙作响,仿佛在问:杜拾遗,你的"致君尧舜上"之志,可还安在?
三、夜半的顿悟
子夜忽闻更鼓,惊觉墨迹已干。重读新作时,发现字里行间皆是"时危思报主"的焦灼。忽然明白,我写武侯"出师未捷"之痛,何尝不是在写自己"无力正乾坤"的苦闷?这《蜀相》终成,竟似在心头剜去块垒,今夜或可安眠。
(搁笔时东方既白,远处传来早市人声。这成都的秋,比关中更教人愁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