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竹溪日记

滕王阁序中的秋日感怀

《滕王阁序》中的秋日感怀

十月二十三日 晴

清晨推开窗,一阵凉风挟着桂花的余香拂面而来。院中的梧桐叶已染上深浅不一的黄色,偶尔有几片挣脱枝头,在澄澈的空气中打着旋儿飘落。忽然想起王勃《滕王阁序》中那句“时维九月,序属三秋”,心念微动,便决定去城郊的江畔走走,效仿古人去感受一番天地间的秋气。

潦水尽而寒潭清

步行至江边,果然见夏日丰盈的江水已然退去,露出大片被冲刷得光滑圆润的滩石。阳光毫无保留地倾泻下来,将浅水区域照得通透见底,几尾小鱼清晰可辨地游弋其中。这景象,不正是“潦水尽而寒潭清”的如实写照吗?王勃用一个“清”字,不仅写出了水色的澄澈,更道出了秋日天地间那种疏朗开阔、尘埃落定的气象。站在水边,只觉得胸中郁积的烦闷也被这秋水洗涤一空,变得清明起来。

山原旷其盈视

沿石阶登上江畔的小亭极目远眺,对岸的丘陵起伏延绵,夏日里那逼人的、几乎要滴出墨来的浓绿,此刻已沉淀为深浅不一的赭石、暗金与苍黄,如同一位历经沧桑的智者,褪去了浮华的青春,显露出沉稳内敛的本色。“山原旷其盈视”,这“旷”字用得极妙,不仅是视野的开阔,更是心境的豁达。秋日的山野,不争不抢,安然地接纳着阳光与风霜,自有一番庄严气度。

秋水共长天一色

待到日头偏西,此行最期待的景象终于浮现。夕阳的余晖将天空渲染成一片暖金色的海洋,而宽阔的江面则完美地倒映着这片无垠的璀璨。水天相接之处,已然模糊了界限,融为一片流光溢彩的、恢宏的整体。“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千年前王子安所见之景,跨越时空,此刻在我眼前盛大重演。那份瞬间的永恒之美,强烈得几乎令人窒息。我忽然理解了他为何能写下如此壮丽的句子,这不仅是文采,更是灵魂与天地浩气那一刻的共鸣与震颤。

兴尽悲来,识盈虚之有数

然而,正如序文在极尽铺陈壮美之后,转而发出“天高地迥,觉宇宙之无穷;兴尽悲来,识盈虚之有数”的慨叹,我在沉醉于这秋日盛景之时,一缕淡淡的惆怅也悄然爬上心头。美总是短暂的,如此辉煌的日落转眼便会没入黑暗,如此绚烂的秋色不久后也将走向凋零。宇宙亘古如斯,而人生不过须臾。但这感伤并非消极,反而是一种清醒的认知。它提醒我,唯有认识到“盈虚有数”,才会更加珍惜此刻的相遇,才会在“关山难越”的失路之悲中,仍能保有“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的豪情。

暮色渐浓,我缓步归家。心中满载着秋光的馈赠——一份源于千年前诗文的清澈、旷达、壮美与通透。这场与《滕王阁序》的秋日约会让我明白,真正的名篇从不被书本束缚,它活在每一片落叶、每一泓秋水、每一次日落与每一颗为之感怀的心灵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