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古诗词寻踪日记
十月十九日 微雨浣花溪
清晨撑伞步入浣花溪畔,青石板路上泛着粼粼水光,恍若踏进了杜甫《春夜喜雨》的意境:"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此时的成都虽值深秋,却因这场淅沥小雨,意外重现了诗圣笔下锦官城的温润。竹叶滴翠,芙蓉垂露,每一处景致都似被千年诗句浸润过般透着灵性。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印记
站在杜甫草堂复建的茅屋前,木门吱呀作响仿佛还在诉说公元760年的秋寒。"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呐喊穿透时空,在竹林间幽幽回荡。讲解员指着东侧荷塘说,这里曾发掘出唐代陶片与诗简残片,或许当年杜甫正是在此望着残荷吟出"留得枯荷听雨声"的变奏。
未时三刻 薛涛笺上诗
行至望江楼公园,薛涛井畔的枇杷门巷依然保留着唐代女诗人的风雅。竹影摇动间,仿佛看见她正将胭脂木浆浣作成粉笺,提笔写下"枝迎南北鸟,叶送往来风"的怅惘。现代工匠在此复原古法制作薛涛笺,宣纸触手生凉,墨迹晕染时竟真如《全唐诗》所载"松花笺纸桃红色,题诗咏怀水云间"。
诗词地理考
根据《蜀中广记》记载,陆游"二十里中香不断,青羊宫到浣花溪"的路线,今日沿蜀绣大道步行恰好两万步。在青羊宫铜羊旁发现石刻诗碑,斑驳字迹间辨认出范成大《三月二日北门马上》诗句:"宝历繁华梦,成都十万家"。原来两宋时期的成都已是灯火万家的大都会,这与张籍《成都曲》中"锦江近西烟水绿,新雨山头荔枝熟"的田园风光形成奇妙时空叠影。
酉时整 散花楼新悟
登临散花楼顶层时夕阳乍现,琉璃瓦上流转金光令人倏然领悟李白《登锦城散花楼》"今来一登望,如上九天游"的豪情。现代霓虹与古代诗句在此交汇,楼下车水马龙的蜀都大道,恰似白居易《成都曲》中"红袖织绫夸柿蒂,青旗沽酒趁梨花"的盛景延续。手机扫描AR导览,屏幕里飘落的虚拟海棠花竟与陆游"成都海棠十万株,繁华盛丽天下无"的词句完美重合。
暮色中翻阅今日所集古诗词手册,忽然懂得为何历代文人独爱书写成都——这座城市的肌理早已被诗韵渗透。从诸葛亮《出师表》"益州险塞,沃野千里"的雄浑,到李商隐《杜工部蜀中离席》"座中醉客延醒客,江上晴云杂雨云"的婉约,两千年的平仄韵律仍在锦江流水间生生不息。或许明日该去赵熙《香宋词》中记载的"枣子巷"寻访,继续这场穿越时空的诗句对话。
小学生中华文化寻踪日记
小学生中华文化寻踪日记 中华民族的文化有着渊远流长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在我们的身边更是流传了千百年的经典名献和名言佳句。例如:马致远有“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的游子思乡之情:陆游有“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坚持不懈:李商隐有“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的无私。更有仁人志士往往心怀天下。范仲淹有“先天...
绿野寻踪—农耕种植我能行活动日记150字
绿野寻踪—农耕种植我能行活动日记 篇一: 11月2日星期六,阴转小雨,今天爸爸带着我和弟弟参加了学校和松下公司共同举办的“我是小农民”亲子农耕活动。 在主持人的介绍下,有位叫张诚的大哥哥上台教我们认识了各种颜色的蔬菜和水果,并教我们种菜的步骤和顺序,我们带着工具和肥料到外面排队,去了种菜的的嘟嘟农耕园...
学农日记 暑假作业 种豆角日记 绿野寻踪 ——农业耕种我能行_百度文...
绿野寻踪——农业耕种我能行 【活动背景】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这个假期,我化身为小农夫,利用家里的天台,种植豆角,感受农耕的趣味,粮食的可贵。接下来我记录了多天以来种植豆角的日记。 【活动目标】 学习农耕的基本技能,学习农作物的特性,感受劳动带来的成长与收获。 【活动对象】 豆角是夏天盛产的蔬菜。含有各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