劝学古诗词伴我晨读记
破晓时分的诗意觉醒
晨光熹微,五点十分的闹钟如约响起。推开木窗时,恰见东方既白,忽然想起颜真卿《劝学》中“白首方悔读书迟”的警句,昨夜残留在眼皮的困倦顿时消散。取过那本泛黄的《古诗源》,指尖抚过“青苔映阶”四字时,忽然对孟郊《劝学》中“青春须早为”有了新的顿悟——原来古人早已将时光的哲学藏进苔痕深浅的变化里。
青苔下的时空对话
坐在老槐树下诵读时,露水正沿着石阶的青苔缓缓滚动。忽然理解王维“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不仅是写景,更是劝人把握当下流动的时光。这些劝学古诗词从来不是枯燥的说教,而是将春苔秋月都化作时间的刻度尺。当我低声吟诵“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时,麻雀正从屋檐掠过,翅膀划出的弧线仿佛陆游在《冬夜读书示子聿》里留下的墨迹轨迹。
纸页间的千年共鸣
翻到韩愈《进学解》篇时,朝阳恰好照亮“业精于勤荒于嬉”这句注疏。忽然想起昨日数学题解的困顿,与千年前古人在竹简前蹙眉思索的神情竟如此相似。这些劝学古诗词最妙处在于,它们从不简单地呵斥“快去读书”,而是如杜甫“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般,为你展开学问成就后的美妙图景。蝉鸣渐起时,我忽然在陶渊明“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的句旁添了批注:晨读时每滴露水都是倒计时的沙漏。
劝学诗的现代映照
当背到朱熹《观书有感》中“问渠那得清如许”时,手机突然弹出同学发来的游戏邀请。忽然笑叹古人虽无电子产品,但“少年易老学难成”的告诫却像精准预测了今天的干扰源。于是将手机调至静音,继续在苏轼“旧书不厌百回读”的眉批处添上今日计划:微分方程习题需如陶渊明“不求甚解”般反复咀嚼,方能得见“清如许”的透彻境界。
暮省时的光阴计量
晚霞染红笔记本时,忽然发现今日竟完整研读了七首劝学诗。最震撼的是荀子《劝学篇》中“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原来古人早用诗行搭建了进步的阶梯。临合日记前,在页脚绘了幅小画:青苔石阶上放着摊开的《乐府诗集》,露珠正沿着“少壮不努力”的墨迹缓缓滚动,恰似时光给勤学者的温柔回响。
江苏一中高三上晨读《劝学》《师说》《赤壁赋》《登泰山记》默写
6.荀子在《劝学》中列举了“登高而招”“顺风而呼”“假舆马”“假舟楫”等几个生活中十分常见而又极有说服力的比喻后,得出了“,”的结论。 7.《师说》里揭示士大夫们因为地位官职高低而耻于从师学习心理的两句是“,”。 8.苏轼《赤壁赋》中描写明月初升的句子是“,”。(2018全国Ⅱ卷) 9.韩愈在《师说》中明确了择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