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古诗鉴赏日记:与陶渊明对话的午后
一场跨越千年的精神邂逅
今日重读陶渊明的《归园田居》,在高中古诗鉴赏的课堂上,老师逐字逐句的讲解让我仿佛穿越回了那个宁静的田园世界。窗外阳光正好,洒在摊开的课本上,那些千年前的文字突然变得鲜活起来。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的共鸣
作为一个高中生,我们每天都在为学业、为未来拼搏,有时会忘记自己内心真正向往的是什么。陶渊明的这两句诗像一面镜子,照见了被各种补习班和考试填满的生活背后,那个渴望自由、热爱自然的自己。诗人不愿被世俗束缚,选择回归田园,这种勇气和决断让我深思:在现代化的今天,我们是否也能找到属于自己的「丘山」?
鉴赏课上的新发现
老师今天重点讲解了诗歌中的意象运用。「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简单的数字背后是诗人对朴素生活的满足;「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植物不仅是景物描写,更是诗人高洁品格的象征。这些在以往阅读中容易忽略的细节,通过系统的古诗鉴赏方法,展现出了更深层的含义。
现代生活中的古诗智慧
放学后,我特意去了学校的后山。坐在石凳上,重新品读这首诗时,忽然有了新的体会。陶渊明的「归园田居」不是逃避,而是选择;不是放弃,而是追求。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我们也许无法像他一样隐居田园,但可以学习他保持内心宁静的态度,在忙碌的学习中留出时间与自己对话,与自然接触。
这让我想起诗人所说的「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虽然住在城市公寓,但我们可以通过整理房间、规划时间,创造属于自己的「无尘杂」空间;虽然学业繁重,但我们可以通过高效学习,争取「有余闲」的时光发展兴趣爱好。
鉴赏带来的改变
这次的高中古诗鉴赏经历,让我明白了古典文学不是遥不可及的老古董,而是蕴含生活智慧的宝库。通过正确的鉴赏方法,我们不仅能提高语文成绩,更能从中获得指导现实生活的启示。感谢这堂鉴赏课,让我与陶渊明进行了一场跨越千年的对话,也让我对未来的学习生活有了新的规划——在追求学业进步的同时,不忘保持内心的宁静与自由。
合上日记,窗外已是夕阳西下。那些古老的诗句依然在脑海中回响,提醒着我在现代化的校园中,依然可以找到诗意的生活。明天的古诗鉴赏课,我要更积极地参与讨论,也许还能发现更多穿越时空的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