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竹溪日记

古琴古诗伴雨眠

《古琴古诗伴雨眠》

壬寅年腊月初七 雨

窗外雨声淅沥,像极了古琴曲《流水》中轮指的颤音。取出珍藏的焦尾琴置于膝上,桐木琴身映着昏黄灯光,七弦凝露般泛着幽光。突然想起白居易“古琴无俗韵,奏罢无人听”的诗句,在这雨夜竟品出别样滋味。

指尖抚过冰弦,不自觉弹出《阳关三叠》的旋律。渭城朝雨浥轻尘的意境与此刻完美交融,琴箱共鸣时,雨水正顺着屋檐滴落在青石缸,叮咚声与泛音交织成天然伴奏。忽然懂得王维为何说“劝君更尽一杯酒”,琴声里的离别比酒更灼喉。

翻到《琴诗》笺注时雨势转急,苏轼“若言琴上有琴声,放在匣中何不鸣”的诘问随雷声炸响。忙以猱绰技法应和雨打芭蕉的节奏,丝弦震颤间恍见古人“独坐幽篁里”的意境。现代人总苦于无处安置焦虑,却不知千年焦尾早已给出答案——天地为箱体,风雨作指法,生命本身就是张七弦琴。

夜半雨歇时试奏新谱的《梅花三弄》,冷香般的音符与陆游“古琴蛇蚹评无价”的吟咏同时浮现。梅花纹断在月光下如暗涌的河,突然理解嵇康刑前为何独索琴奏广陵散——当语言失去力量时,还有十三徽位可以安放灵魂。记起某位琴家曾说“古琴是具象的古诗”,此刻方才彻悟:七弦是平仄,吟猱是韵脚,而每个泛音都是穿越千年的唱和。

收琴时东方既白,最后一滴雨水从瓦当坠落,正砸中石缸中心的浮萍。这个瞬间突然与孟浩然“松风吹解带,山月照弹琴”的心境重合。原来每场雨都是天地在调弦,而我们要做的,不过是在电闪雷鸣间保持倾听的姿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