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竹溪日记

贺知章古诗回乡偶书中的乡愁与童年记忆

贺知章古诗《回乡偶书》中的乡愁与童年记忆

一、偶遇古诗的午后

整理旧书时,泛黄的课本里突然飘落一页笔记,上面用工整的楷体抄录着贺知章的《回乡偶书》。"少小离家老大回"七个字像一把钥匙,瞬间打开了记忆的闸门——十年前跟着祖父摇头晃脑背诵这首诗的场景,竟比昨日还要清晰。

二、诗中镜像里的故乡

贺知章笔下"儿童相见不相识"的窘迫,在我十八岁那年突然有了实感。暑假回到闽南老家,巷口嬉闹的孩童用陌生的目光打量我这个"外乡人",而他们身后斑驳的砖墙上,还留着我用瓦片刻下的歪扭字迹。老榕树的气根依然垂在祠堂前,只是当年需要踮脚才能摸到的刻痕,如今已降到胸口位置。

记忆的蒙太奇

诗中"乡音无改鬓毛衰"的对照,在某个清晨给了我重重一击。镜中梳头时发现两根白发,耳边却响起祖母用闽南语唤我乳名的声音。这种时空错位感,就像贺知章在长安的繁华里突然尝到故乡的杨梅,酸甜中带着微微的涩。

三、重建精神原乡

在电子文档里记录这些文字时,窗外正飘着今年第一场雪。忽然明白贺知章为何要在"偶书"后接"二首"——乡愁从来不是单行线。我开始学着用手机录下祖父讲的古早故事,在烹饪app里收藏阿嬷的酱油方子。这些数字时代的"乡书",或许能让我未来的孩子,在"笑问客从何处来"时,仍能触摸到血脉里的温度。

后记:重读《回乡偶书》发现,贺知章返乡时已八十六岁。我们总在离开后才开始读懂故乡,就像童年院角的含笑花,要等到香气消散多年,才在某个深夜突然想起它的模样。

回乡偶书中表现乡愁的诗句合集

——贺知章《回乡偶书二首》 16、我醉歌时君和,醉倒须君扶我,惟酒可忘忧。——苏轼《水调歌头·安石 表现乡愁的古诗词 表现乡愁的古诗词 表现乡愁的古诗词 故乡,是游子儿时记忆中片断,游子越理越无法理处头绪,越来 越无法剪接出来完整的.画面。 1、《秋日登吴公台上寺远眺》 唐·刘长卿 古台摇落后,秋日望乡心。 野寺来人少,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