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竹溪日记

古诗枫的秋日私语

古诗枫的秋日私语

十月二十日,晴,有风

晨起推窗,一阵凉风挟着几片枯叶卷入室内,倏地钻入衣领,激得人一颤,这才惊觉,深秋已至。午后得闲,信步至城郊的旧园,此园素以几株年过百岁的枫树闻名,据说其名“古诗枫”便是取自古人咏枫之句,寓意其风姿古朴,如诗如画。今日此行,便是专为访它。

园中游人寥寥,唯有秋风忙碌,穿梭于亭台楼阁与草木之间,发出呜呜的声响。穿过一条铺满鹅卵石的蜿蜒小径,远远便瞧见那几株古诗枫了。它们并非聚在一处,而是疏落有致地分布在一片略高的坡地上,仿佛几位遗世的隐者,各自守着一段静谧的时光。

如火如荼的绚烂

走近了看,才能真正领略“古诗枫”的意味。它们的树干粗粝斑驳,爬满了深褐色的苔痕与岁月的裂纹,苍劲之态,绝非寻常苗木可比。而树冠之上,则是另一番截然不同的、近乎疯狂的绚烂。叶片几乎已被红色浸透,但那红并非单一之色,而是层次分明,有深红、绛红、绯红、橘红,甚至还有几片固执地留着夏末的翠绿与秋天的金黄,几种颜色交织在一起,在午后阳光的穿透下,如同熊熊燃烧的火焰,又像是打翻了的调色盘,泼洒出最浓烈的生命华彩。

古人说“霜叶红于二月花”,此刻方觉此喻之妙。二月的花娇嫩,带着初生的怯意;而这经霜的枫叶,红得那般深沉、那般彻底、那般义无反顾,那是生命在历经风霜雨雪、寒来暑往之后,迸发出的最后也是最辉煌的能量。它不是在凋零,而是在用尽全力,上演一场最壮美的告别。

叶落归根的静默

风起时,便是另一番景致。无数红叶挣脱枝头,翩跹而下。它们并不直接坠落,而是在风中打着旋,跳着生命中的最后一支舞。有的擦过我的肩头,有的落在我的发梢,更多的,则是簌簌地铺满了地面,很快,树下的土地便被染成了一片巨大的、温暖的红色地毯。脚踏上去,软软的,发出细微的、破裂的脆响。

这声响并不令人觉得哀伤,反而有一种莫名的宁静。我蹲下身,拾起一片完整的红叶,它的叶脉清晰如掌纹,仿佛记录着这一生从抽芽到青绿,再到盛红的故事。它将归于泥土,正如古诗所云“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此时的静默,并非死亡,而是孕育,是承诺,是生命循环中庄严而沉默的一环。这棵古诗枫,年复一年,便是用这种方式,诉说着关于时间与传承的古老寓言。

心灵的共鸣

我就这样静静地站在树下,良久无言。头顶是燃烧的火焰,脚下是静默的泥土。秋日的阳光透过枝叶的缝隙洒下,光斑在身上跳跃,温暖而柔和。城市的喧嚣在此刻被完全隔绝,耳边只有风声、叶落声和自己的呼吸声。

心中忽然涌起一股难以名状的感动。我们总在奔波,总在追逐,为无数未竟之事焦虑烦忧。而此刻,古诗枫只是静立于此,经历它的四季轮回,绚烂时极尽绚烂,飘零时坦然飘零。它不争不抢,却拥有了整个天空与大地。它似乎在用它全部的存在告诉我:生命的价值,或许不在于长度,而在于是否如这秋枫一般,曾如此真诚而热烈地活过、红过、燃烧过。

暮色渐起,我该离开了。回首再望,那几株古诗枫在夕阳的余晖中,红得更加深邃,仿佛要将整个天空都点燃。我将那片拾起的红叶小心地夹入随身的笔记本中,带走的不仅是一枚书签,更是一份来自深秋的、沉甸甸的宁静与力量。感谢这场与古诗枫的秋日邂逅,它让这个平凡的日子,变得如诗般永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