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古诗翻译:春江花月夜与静夜思的日记随想
一、晨读古诗的偶然触动
清晨整理书架时,偶然翻到《唐诗三百首》,泛黄书页间滑落两张译稿——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和李白的《静夜思》双语对照版。十年前大学选修课的作业纸边缘已微微卷曲,墨迹却依然清晰。突然想起教授说过:"古诗翻译是跨越时空的对话",便决定记录今日与这两首诗的再度相逢。
《春江花月夜》摘录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译稿写着:"By the river, who first beheld the moon? When did the moon first shine on man?"
二、午后漫步的意象重叠
下午路过小区人工湖时,看到柳枝轻拂水面的涟漪,忽然理解诗中"滟滟随波千万里"的意境。现代钢筋森林里,我们依然共享着与古人相同的自然馈赠。掏出手机拍下倒映着云影的湖水,发现照片角落有对老夫妇并肩而坐,恰似"此时相望不相闻"的当代注解。
三、夜灯下的翻译哲思
晚间重读《静夜思》的三种英译版本,发现对"举头"的翻译各有千秋:
- Ezra Pound译作"I raise my head"
- 许渊冲译为"I lift my eyes"
- 网络版本写作"I look up"
日记尾声的感悟
当春江的月光穿过千年变成手机屏幕的冷光,当举头望月的动作化作滑动屏幕的指尖,古诗翻译就像一座微型的巴别塔。我们在这头,古人在那头,共同诉说着人类永恒的情感。或许明天该试着翻译自己的日记,让未来的某个人也能听见此刻的虫鸣与心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