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竹溪日记

惟见江心秋月白,唯闻钟声入梦来

十月十五日夜记

秋夜独坐窗前,忽忆白居易《琵琶行》中"惟见江心秋月白"之句,不觉神往。推窗望去,庭院桂影婆娑,远处江面确有一痕月白浮沉,恰似古人所见千年未改的景致。

钟声惊梦

正凝望间,忽闻山寺钟声遥遥传来,顿觉"唯闻钟声入梦来"的意境真切可触。这"惟"与"唯"二字,在古诗中竟将视觉与听觉的孤绝感刻画得如此精妙。想起王维"空山唯闻人语响"、杜甫"惟见长江天际流",方知古人炼字之工。

案头《唐宋诗选》翻至李商隐《无题》处,"相见时难别亦难"旁竟有朱批:"惟有情字最磨人"。墨迹犹新,是三年前故友所题。今夕钟声里,忽觉这"惟"字含着多少欲说还休。

文字的温度

日记本里夹着去年银杏书签,叶脉间写着:"唯愿君心似我心"。当时只道是寻常句子,今夜在秋月钟声里重读,方知"唯"字里藏着怎样决绝的期盼。古诗用这两个虚词,往往在平淡处见惊雷。

临睡前又见东坡《记承天寺夜游》:"庭下如积水空明",文中虽无"惟""唯"二字,却满篇都是这种独观天地的孤诣。想来文字之妙,正在于能用最简净的语言,将"惟我独知"的意境化作世人皆可共鸣的画卷。

夜半补记

月光已斜照枕畔,忽听得更鼓三声。此刻方悟:日记中的"惟"与"唯",原是写给岁月的情书。就像今夜,惟见月色倾城,唯闻秋声入纸,便胜却人间无数喧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