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园古诗词之春日寻芳日记
壬寅年三月初五 晴光潋滟
晨起推窗,见庭前海棠堆雪,忽忆及《牡丹亭》中「不到园林,怎知春色如许」之句,遂携《陶庵梦忆》一册,独往城西归隐园去。
一、曲径通幽处
青石板路缀苔痕,两侧女墙斑驳如古琴断纹。方过月亮门,竟与满架紫藤撞个满怀,花穗垂落似璎珞流苏,暗香浮动间恍见白乐天「乱花渐欲迷人眼」之境。忽闻泠泠水声,循声见石罅中清泉涌出,汇作一泓浅潭,潭中锦鲤衔落花而游,正是《园冶》所谓「虽由人作,宛自天开」。
二、亭台烟波里
转过九曲回廊,忽见六角攒尖亭翼然水上。檐角悬铜铃随风清响,亭内墨漆匾额题「饮绿」二字,取义范文正公「碧云天,黄叶地」之词意。凭栏眺望,对岸假山层叠如米芾泼墨,山巅小亭恰似青螺髻上玉簪斜插。池中倒影摇曳,竟分不清是云行碧水中,还是鱼游蓝天里。
三、诗痕觅古今
在荼蘼架下小憩时,翻得张岱《陶庵梦忆》中「金山夜戏」篇。忽见石凳刻有模糊字迹,细辨竟是晚清某文人题刻:「蝶梦迷香径,莺声碎画屏」。苔痕浸染的墨迹与书页间三百年前的游园笔记交织,顿觉时光在此处叠成褶皱——今人看古园如隔雾看花,古人观此园时,又何尝不是另一重「游园惊梦」?
日影西斜时,坐在太湖石上看归燕剪霞。想古今文人墨客游园时,皆逃不过「俯仰之间,已为陈迹」之叹,然若如李商隐「留得枯荷听雨声」般,以诗词封存刹那芳华,便能使春光在墨痕里获得永恒。暮色中园丁提着竹帚扫落花,沙沙声里忽悟得:原来最深的园景,从来不在亭台楼阁间,而在陶渊明「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的沉默里。
归家后灯下记此游,墨未干时,窗外忽落细雨,恍若园中那潭春水漫过纸页,将今日所见之景皆氤氲成纳兰性德词中「一片幽情冷处浓」的意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