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村晚全文》的黄昏日记
一个夏日的傍晚遐思
今日傍晚,我独自漫步于郊野,恰逢夕阳西下,天地间一片宁静祥和。此情此景,蓦然令我想起宋代诗人雷震那首脍炙人口的《古诗村晚全文》:“草满池塘水满陂,山衔落日浸寒漪。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这二十八字,宛如一幅细腻的田园水墨画,在我眼前徐徐展开,牵引着我的思绪飘向那诗中的世界。
草满池塘水满陂的生机盎然
我驻足于一方池塘边,只见四周青草丰茂,几乎要溢出水岸,池水丰盈,波光潋滟。这“草满池塘水满陂”的景象,充满了盛夏蓬勃的生命力。每一株草都在奋力生长,每一滴水都蕴含着自然的恩泽。这不仅仅是视觉的饱满,更是一种触手可及的丰饶感,仿佛能闻到泥土与青草混合的清新气息,能感受到大地在夏日雨水的滋润后那种心满意足的叹息。
山衔落日浸寒漪的静谧壮美
抬头远望,只见远山仿佛张开巨口,轻轻衔住了那轮即将沉没的红日。夕阳的余晖不再是刺目的金黄,而是变得温柔醇厚,将天空染成一片橘红与紫罗兰交织的瑰丽画卷。这光芒洒落在池塘的水面上,“浸寒漪”三字用得极为精妙。那落日倒影浸在泛起微微寒意的涟漪之中,光影随着水波轻轻晃动、破碎又重组,带给人一种既宏大又细微,既温暖又略带清寒的复杂美感。这一刻,时间仿佛放缓了脚步,万物都沉浸在这份转瞬即逝的壮美与宁静之中。
牧童归去横牛背的悠然自得
正当我沉醉于这落日美景时,一阵慢悠悠的铃铛声由远及近。循声望去,果然见一位小牧童骑在牛背上,正朝着村庄的方向归来。这简直是“牧童归去横牛背”的完美复刻!他并非规规矩矩地坐着,而是随意地、横着身子侧坐在宽厚的牛背上,一双小脚随着老牛稳健的步伐轻轻晃荡。他的脸上没有课业的重压,没有城市的喧嚣,只有一种劳作一日后、踏上归途的安然与闲适。老牛温顺,牧童自在,这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画面,充满了原始而动人的诗意。
短笛无腔信口吹的纯粹欢愉
最令我动容的瞬间降临了。那小牧童似乎心情极佳,从怀中掏出一支短短的竹笛,放在嘴边吹奏起来。那调子全然不成章节,没有固定的曲谱,甚至有些磕磕绊绊,忽高忽低,正是诗中所写的“短笛无腔信口吹”。但这不成调的笛声,却比任何技艺精湛的演奏都更能打动人心。它纯粹是内心愉悦的自然流淌,是天真无邪的自由抒发。这笛声飘荡在黄昏的空气中,与归巢的鸟鸣、远处的犬吠交织在一起,构成了乡村傍晚最动听、最鲜活的天籁交响乐。
心灵的归途
归家途中,那首《古诗村晚全文》依旧在我脑中盘旋。它不仅仅描绘了一幅乡村晚景图,更捕捉到了一种难得的生活状态与心境——一种远离尘嚣、顺应自然、内心充盈而自在的状态。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我们总是追逐着远方和目标,常常忽略了身边触手可及的美好。而这首诗,像一位智慧的向导,提醒着我们偶尔也要放慢脚步,去感受“草满池塘”的生机,去欣赏“山衔落日”的壮美,去学习牧童那般“信口吹”的随性与快乐。这个傍晚,因与一首千年古诗的相遇而变得深刻且丰盈,它为我疲惫的心灵找到了一条诗意盎然的归途。
村晚描写乡野黄昏景物的诗句合集
村晚中描写农村晚景的诗句是 答:村晚中描写农村晚景的诗句是:草满池塘水满陂,山衔落日浸寒漪。 描写黄昏的写景诗句 描写黄昏的写景诗句 描写黄昏的写景诗句 1、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唐·李商隐《登乐游原》 2、自有春愁正断魂,不堪芳草思王孙。落花寂寂黄昏雨,深院无 人独倚门。——唐·韦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