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塞下曲六首·其一》中的边塞日记
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
清晨醒来,帐篷外依旧是一片银白。五月的天山,丝毫没有内地的暖意,雪花依旧纷纷扬扬,仿佛永远都不会停歇。远处的山峰被厚厚的积雪覆盖,看不到一丝绿意,更别提花朵了。寒风透过帐篷的缝隙钻进来,我不禁裹紧了身上的毛皮大衣。这里的寒冷,是一种深入骨髓的冰冷,让人时刻记得这里是边塞,是远离家乡的苦寒之地。
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
晌午时分,营地中有人吹起了笛子,那曲调分明是《折杨柳》,一首诉说离别之情的曲子。听着这熟悉的旋律,我的思绪不禁飘回了远方故乡。此时的江南,应该是柳絮飞舞、春意盎然的景象吧?河边的垂柳早已披上新绿,桃花、梨花竞相开放,孩子们在田野间追逐嬉戏。而在这里,我们只能从笛声中想象春天的模样,真正的春色,我们无从得见。这种只能通过音乐来怀念春色的感受,是一种难以言喻的惆怅。
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
战斗的日子总是规律而枯燥。天刚蒙蒙亮,金鼓之声就已响起,我们必须立即整装待发,随时准备迎战来犯之敌。白天在马上度过,警惕地巡视着边境线;夜晚则抱着马鞍入眠,武器从不离身。这种枕戈待旦的生活已经持续了数月,每个人都处在高度紧张的状态。有时在梦中,还会恍惚听到战鼓的声音,惊醒后才发现是风吹帐篷的声响。这种生活虽然艰苦,但我们都明白,这是保卫家园必须付出的代价。
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
尽管环境艰苦,战斗残酷,但我们的信念从未动摇。每当疲惫不堪时,我都会抚摸腰间的宝剑,想起出征时的誓言。我们愿意用手中的武器,直指敌人的心脏,为了国家的安宁,为了百姓能够安居乐业,我们甘愿在这塞外奉献一切。楼兰虽远,但我们的决心更坚定;敌人虽强,但我们的意志更顽强。相信总有一天,我们能够平定边患,让这片土地重现和平。
夜幕再次降临,雪花依旧飘洒。我坐在帐篷中,借着油灯的光亮写下这些文字。虽然不知道这场驻守还要持续多久,但只要我们还在,边疆就一定会安宁。也许很多年后,有人会读到我们的故事,会明白在这片看似荒凉的塞外土地上,曾经有这样一群人,用青春和热血书写着忠诚与奉献。
边塞诗:李白《塞下曲六首·其一》原文翻译及赏析
边塞诗:李白《塞下曲六首·其一》原文翻译及赏析 塞下曲六首·其一 唐代:李白 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译文 五月的天山仍是满山飘雪,只有凛冽的寒气,根本看不见花草。只有在笛声《折杨柳》曲中才能想象到春光,而现实中从来就没有见过春天。战士们...
边塞诗:李白《塞下曲六首·其一》原文翻译及赏析
边塞诗:李白《塞下曲六首·其一》原文翻译及赏析 唐代:李白 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 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 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 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 译文 五月的天山仍是满山飘雪,只有凛冽的寒气,根本看不见花草。 只有在笛声《折杨柳》曲中才能想象到春光,而现实中从来就没有见过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