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竹溪日记

月夜独思日记

月夜独思日记

唐代宗广德元年(763年)秋·夔州

今夜无眠,推窗见月,忽忆少陵野老《月夜》之诗,字句如清泉般涌上心头。秋风掠过竹林,窸窣声竟与千年前的长安遥相呼应。银辉洒满书案,墨迹未干的诗稿泛着青白微光,恍若杜工部正伏案挥毫,将"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的愁绪浸透竹简。

一、月华如练照古今

仰观天穹,玉轮依旧如杜甫所见那般"清辉玉臂寒"。想当年安史乱中,诗人被困长安,望月思妻:"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此刻夔州月色竟与长安重叠,清冷光华中仿佛可见杨氏夫人凭窗望月的剪影。月光从不问朝代更迭,只是静默倾泻,将人间悲欢尽收囊中。

二、秋夜闻砧忆诗圣

远处传来捣衣声,忽然惊醒恍惚。杜诗云"寒衣处处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这夔州秋夜的砧声,是否与当年催促诗人作《秋兴八首》时一般急促?月光下摊开《杜工部集》,见"斫却月中桂,清光应更多"之句,忽觉千年时光在书页间流转。老杜当年见月思人,我今见月思诗,皆是对永恒之美的一种朝圣。

烛火摇曳中重读《月夜》,方悟此诗妙处不在辞藻,而在那"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的深沉父爱,在那"双照泪痕干"的战乱柔情。月光穿越时空,将盛唐的离愁与当下的秋思编织成网,每个被月华笼罩的灵魂都成了网上结点。

三、露重更深悟诗心

夜露渐浓,月轮西斜。杜甫在《月夜》中构建的时空对话仍在延续:诗人与妻子、长安与鄜州、大唐与今朝。忽然明白所谓经典,正是这般能在千年后依然唤醒共鸣的存在。合上书卷时,东方既白,而月光淡去处,仿佛有青衫背影踏露而行,吟唱着永恒的"月夜"。

记于癸卯年八月既望,夔州客舍。

1~5年级描写月亮的古诗

2.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我禁不住抬起头来,看那天窗外空中的一轮明月,不由得低头沉思,想起远方的家乡。三、赏析:这首《静夜思》真是简洁又富有韵味。短短二十字,就勾勒出一幅生动的月夜画面。那窗前的明月光,直白地展现在读者眼前,就好像我们也能看到那月光洒在地面。一个“疑”字用得巧妙,把月光错看成霜,...

中秋团圆夜日记200字

中秋团圆夜日记200字 篇1 中秋节,我们一家三口坐在阳台上,为了赏月时不受灯光的影响,爸爸把所有房间的电灯全关掉了。中秋节的月亮又大又圆,看着月亮我不由得背起一首诗:“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又疑瑶台镜,飞在清云端。”爸爸说:“背得好,背得好。”爸爸说起了他们小时候乡下的月光非常明亮,能...

中秋见闻日记300字三年级上册

中秋见闻日记300字三年级上册1 这样的夜晚,我们会努力辨认自己认为对的牛郎星,织女星,勺子星。中秋的圆月是我们的主题,嫦娥,后翠也是一个不变的永恒。姥姥总会讲起,月亮上有个广寒宫,豪华美丽,里面住着位漂亮的仙女叫嫦娥,仙女有个女婿叫后翠,之后,就开始姥姥讲的嫦娥奔月,后翠射日这个陈旧的故事,只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