赞老师古诗伴我度过的秋日时光
晨起读诗
清晨推开窗,微凉的秋风裹着桂花香扑面而来。书桌上那本《赞老师古诗选集》被风轻轻掀开,恰好停在《秋夜即事》那一页:"檐前梧叶已秋声,枕上诗书梦不成"。这句诗像一把钥匙,突然打开了我记忆的闸门。
《秋夜即事》摘句
檐前梧叶已秋声,
枕上诗书梦不成。
起看中庭月色满,
方知天地一清明。
午后品茗
午后泡了杯菊花茶,在阳台重读赞老师的《重阳感怀》。诗中"茱萸插遍少一人"的怅惘,让我想起去年此时与祖父登高的情景。赞老师古诗总能用最简练的文字,戳中最柔软的心事。我试着在日记本上临摹这首诗的意境,却怎么也写不出那种举重若轻的苍劲。
黄昏漫步
沿着护城河散步时,看到落日把城墙染成赞老师诗中常写的"暮紫"。忽然明白他《晚眺》里"孤城落日带烟霞"的构图,原来就取材于这般寻常景致。手机相册里存着今早拍的银杏,配上《秋兴》里"满目山河空念远"的句子发朋友圈,竟收获二十多个赞。
诗心感悟
赞老师古诗就像秋天的银杏叶,薄薄一片却承载着整个季节的重量。那些看似平淡的字句,会在某个不经意的时刻突然鲜活起来,让平凡的日子有了诗的纹理。这个秋日最大的收获,就是学会用诗人的眼睛看云卷云舒。
夜半灯下
临睡前又翻到《夜读》篇:"青灯有味似儿时"。台灯在墙上投下暖黄的光晕,恍惚回到小学第一次接触赞老师古诗的夜晚。那时觉得"明月照积雪"的句子像魔法咒语,现在终于懂得,好诗从来不是刻意为之,而是生命自然流淌的痕迹。合上书页,窗外秋虫正吟诵着亘古的诗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