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竹溪日记

五人墓碑记翻译:一场穿越时空的日记对话

崇祯十五年冬月十二日·阴

今日偶见《五人墓碑记》译文,字字如血。原文中"激昂大义,蹈死不顾"八字,译作"他们为大义激昂慷慨,面对死亡毫无惧色",令我执笔的手微微发抖。四百年前的苏州暴吏横行,颜佩韦等五位义士以布衣之躯抗税监,最终血染阊门。而今读来,城墙上的血迹早已风化,但译文里那些铿锵的句子,仍在敲打我的良心。

译文的温度

比较多家译本,张岱笔下"哭声震动天地"的场面,有译者处理为"恸哭之声撼动苍穹",亦有直译为"天地为之震动"。我抚摸着不同版本的纸质书页,突然明白翻译不仅是语言的转换,更是将四百年前的悲壮,隔着时空注入今人的血脉。

墓碑前的沉思

冒雨寻访苏州山塘街的五人墓,青石墓碑上"五人之墓"四个大字被雨水洗得发亮。对照手机里的译文重读碑文,"匹夫之有重于社稷"译为"平民也能对国家存亡起到重要作用",潮湿的空气中仿佛传来当年数万送葬百姓的呜咽。突然懂得翻译的真谛——它让不同时空的悲欢在此刻共鸣。

翻译即重生

深夜重抄译文至"待圣人之出而投缳道路",发现某个版本将"投缳"译作"自缢于途",另一版则作"在路边结束生命"。这让我想起去年在东京看到的《五人墓碑记》日译本,译者将苏州的"吴门"特意标注为"现在江苏省苏州市"。原来每个译者都在用自己的方式,让这些名字继续活着。

合上笔记本时,窗外的梧桐叶正落在《五人墓碑记》的译稿上。或许四百年前那五片飘落的生命,正通过无数译者的笔尖,在不同语言里年年重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