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竹溪日记

晨读理想古诗有感:墨香里的千年回响

2023年11月15日 晴

清晨推开窗时,檐角还挂着昨夜的露珠。案头那本《唐宋诗选》被风掀开几页,恰好停在李白《将进酒》的篇章。忽然觉得,这些历经千年风雨的文字,正隔着时空与我对话。

一、理想古诗的温度

指尖抚过泛黄纸页时,"天生我材必有用"的墨迹突然鲜活起来。想起上周拜访的书法家老先生,他执笔的手像枯枝般颤抖,可笔锋落在宣纸上却化作游龙。他说:"每个汉字都是祖先留下的密码,而古诗就是最美的密文。"此刻晨光斜照在"千金散尽还复来"的字句上,忽然懂得了那种穿越时空的笃定。

二、诗行间的生命律动

午后在公园长椅重读杜甫的《春望》,白头翁在枝头蹦跳着啄食海棠果。当读到"感时花溅泪"时,一片花瓣正巧落进书页的折痕里。这巧合让我怔住——原来诗人笔下战火中的长安,与此刻和平年代的落英,竟能通过文字产生奇妙的共鸣。手机突然震动,是朋友发来的樱花照片,配着王维的"人闲桂花落",突然笑出声来。

「理想古诗从不是故纸堆里的标本
而是随时会醒来的
蛰伏在血脉中的
平仄心跳」

三、墨香里的栖居

傍晚整理书架时,发现大学时抄录的《定风波》便签。当年用荧光笔标出的"竹杖芒鞋轻胜马",如今看来竟有预言般的意味——去年辞职徒步滇藏线时,这句诗总在崎岖山路上自动浮现。突然明白所谓理想古诗,恰似苏东坡在黄州江边打磨出的那颗"人生如逆旅"的珍珠,历经岁月冲刷反而愈发晶莹。

临睡前给侄女视频,她正用蜡笔涂鸦"床前明月光"。孩子把月亮画成粉色的棉花糖,却认真问我"疑是地上霜"的"疑"字怎么写。这大概就是理想古诗最动人的模样——既活在泛黄的典籍里,又鲜活在每个重新解读的瞬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