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竹溪日记

安阳古诗词寻踪日记

安阳古诗词寻踪日记

一、缘起洹水

今日得闲,终于踏上了心心念念的安阳之旅。此行的目的并非寻常观光,而是带着一本泛黄的诗词集,试图在现实的砖瓦草木间,寻觅那些吟咏了千百年的“安阳古诗词”的踪迹。火车驶入河南境内,窗外平原辽阔,我的思绪早已飞到了洹水之滨,那座承载着三千年文字记忆的古都。

二、殷墟前的遥想

首站便是殷墟。站在黄土夯筑的遗迹之上,秋风拂过,仿佛带来远古的回响。我翻开手中的诗集,找到那句“殷墟片瓦重圭璧,甲骨遗文识鬼神”。触摸着冰凉的青铜器仿制品,我试图想象当年诗人站立于此的心境。那些刻在龟甲兽骨上的卜辞,正是汉字的童年,也是所有诗词歌赋最原始的根脉。没有这片土地孕育出的文字,何来后世璀璨的唐诗宋词?这里的“安阳古诗词”,并非风花雪月的吟唱,而是一首深沉宏大的史诗开篇,关乎文明的诞生。

三、文峰塔下的沉吟

午后,我登上了市区的文峰塔。塔身巍峨,登顶远眺,安阳城景尽收眼底。清代的诗人曾在此留下“文峰耸秀插云霄,百尺栏杆倚夕曛”的句子。此刻虽非黄昏,但秋日阳光为古城披上一层金辉,别有一番韵味。我倚栏而立,默诵着那些描绘此塔此城的诗句,感受着古今重叠的奇妙。塔下的公园里,有老人在唱戏,有孩童在嬉闹,这人间烟火气,与诗词中的意境交融在一起,变得格外生动。安阳的古诗词,从不远离生活,它镌刻在建筑上,流淌在市井中。

四、岳飞庙里的浩然之气

汤阴的岳飞庙,亦是安阳文化圈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岳武穆的《满江红》虽非作于安阳,但其“靖康耻,犹未雪”的悲愤,与这片土地的历史紧密相连。庙内楹联碑刻众多,不乏后人凭吊赞颂的诗词佳作。“千古英雄魂何在,一门忠烈气犹存”,读着这些诗句,一股浩然正气油然而生。安阳的古诗词,在这里化作了民族的脊梁和英雄的赞歌,它不仅仅是文字的藝術,更是气节与精神的传承。

五、尾声:文字里的永恒

日暮时分,我坐在洹园的长椅上,整理这一日的所见所感。手中的诗词集似乎比来时沉重了些,因为它不再仅仅是白纸黑字,而是被洹水浸润过、被殷墟的风沙打磨过、被文峰塔的夕阳照耀过、被岳庙的香火缭绕过的活的历史。安阳的古诗词,是这片土地的灵魂密码。通过这次寻踪,我深刻地体会到,真正的“安阳古诗词”,不仅存在于古籍之中,更存在于每一寸它所歌颂的土地上,等待着后人用脚步去丈量,用心去感悟。这座城市,本身就是一首写不完的壮丽诗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