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石图古诗:一幅画中的坚韧日记
一、与《竹石图古诗》的初遇
今日整理书房,偶然翻到一本泛黄的旧诗集,书中滑落一页,拾起一看,正是郑板桥的那首《竹石图古诗》:“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短短四句,二十八字,却像一颗投入心湖的石子,激起层层涟漪。这首诗我自幼便能背诵,但今日读来,却别有了一番滋味。它不再仅仅是课本上需要默写的文字,而像一位老友,静静地诉说着关于坚持与风骨的故事。我将这页诗小心翼翼夹入日记本中,决定以它为镜,记录下今日的思绪与感悟。
二、诗中之竹:破岩而生的生命力
我的目光久久停留在“立根原在破岩中”这一句上。竹子,在常人印象里,总是与清幽的庭院或茂密的竹林相伴,是优雅与宁静的象征。然而郑板桥笔下的竹,却偏偏选择了最艰苦、最贫瘠的生存环境——破岩之中。岩石坚硬、缺乏土壤养分,但竹子却能将根须深深扎入其中,甚至“咬定”青山,这是一种何等主动、顽强且充满野性的生命力!它不是在舒适圈里被动生长,而是主动选择挑战,在逆境中开辟属于自己的生存空间。这让我联想到今日工作中遇到的一个难题,一个几乎不可能在既定时间内完成的项目。我的第一反应是焦虑和退缩,想着如何降低标准或申请延期。但此刻,这“破岩之竹”的形象挥之不去。它仿佛在问我:你的“青山”是什么?你愿意为之“咬定”并深深扎根吗?或许,我不该只看到岩石的坚硬,更应学习竹根寻找缝隙、吸收微薄养分、最终稳固自身的能力。困难本身,就是那块磨砺我的岩石。
三、“千磨万击”与“东西南北风”的启示
诗的後两句,由静转动,描绘了竹子在风霜雨雪中经受考验的场景。“千磨万击”和“东西南北风”是全方位的、持续不断的打击。风,从哪个方向来,无从预知;磨击,以何种形式出现,亦难揣测。但竹子的回应是“还坚劲”,是“任尔”。一个“任”字,透露出无比的从容与豁达。这是一种经过千锤百炼后形成的自信与定力,外界风雨再大,我自岿然不动。反观自身,我们时常被外界的评价、环境的变迁、一时的得失所左右。老板的一句批评、同事的一个眼神、项目的一个小挫折,都可能让内心摇摆不定,仿佛一阵微风就能吹倒。郑板桥的竹启示我们,真正的强大,不是没有风雨,而是在风雨中练就一颗“坚劲”的心。我要做的,不是祈求风雨不要来,而是像竹子一样,在一次次的“磨击”中,让自己的主干更加粗壮,纹理更加致密,从而能够“任尔”东西南北风。
四、日记结语:将“竹石”精神融入生活
合上日记本,窗外华灯初上。这首《竹石图古诗》不再是一首遥远的题画诗,它变成了一种精神养分,注入我今日的思考与明日的行动中。它告诫我,要找到自己愿意为之奋斗的“青山”,无论是一个理想、一份事业还是一段关系,都要有“咬定”不放松的执着。它鼓励我,不要畏惧“破岩”般的艰难开局,逆境往往是培育深度和力量的沃土。它更安慰我,面对生活中不可避免的“东西南北风”,要修炼内心的从容与坚定。感谢这次与《竹石图古诗》的不期而遇,它让这个平凡的日子,有了一分不平凡的、源自古典智慧的力量。愿你我都能在生活中,植下一株属于自己的精神之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