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旧时月明
壬寅年仲秋夜记
窗棂外,一轮皎洁悬于墨色天幕,清辉漫过书案一角,正落在那本泛黄的《唐诗选辑》上。蓦然想起李太白“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之句,恍然惊觉今夕竟是中秋。异乡公寓的空调低声嗡鸣,却吹不散心头渐起的雾霭。
一、旧月照今人
幼时总嫌故乡月太清冷,宁肯守着电视里的霓虹闪烁。而今隔着千里烟尘回望,才知那时檐角摇碎的月影,原是岁月赐予的鎏金篆刻。祖父总在庭院置一方小几,沏了茉莉香片,指着月中山影讲吴刚斫桂的故事。我趴在他膝头啃着豆沙月饼,看白玉盘般的月轮从枣树梢头缓缓爬升,竟觉得月宫里必住着比动画片更神奇的神仙。
而今阳台铁栏冰冷,楼下疾驰的车灯划破夜色,却照不亮记忆深处那盏温柔。忽然懂得张若虚“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里藏着的叹息——千年月光依旧,却再照不见当年赏月之人。
二、笺纸泛黄时
翻开诗集中秋篇目,意外抖落一枚枯桂。花瓣早已失却金黄,蜷缩如小小的茧,却犹带一丝残香。想起这是三年前江南旅居时,同游文友夹在书页中的纪念。那时我们夜宿寒山寺外客栈,听着隐约钟声争论《春江花月夜》的断句,直至月西斜。
今宵他在朋友圈晒出婚帖,背景正是当年共赏的枫桥。照片右下角无意摄入半册《唐诗鉴赏》,书脊破损处与我手中这本恰成镜像。原来有些人早已悄然退场,唯余旧时文字替我们记得,某年某月曾有怎样皎洁的月光。
三、月华洗尘心
手机接连震动,家族群中陆续弹出故乡月亮的照片。母亲拍的月晕朦胧,恰如她总擦不净的老花镜片;表妹用专业设备拍的月海清晰,却失却了诗词里的朦胧意趣。最动人竟是堂弟在工地值守时拍的夜景——塔吊臂弯间的月轮,镶着都市霓虹勾勒的金边。
忽然领悟苏轼“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何止是浪漫想象。此刻散落四海的人们,确然都沐着同一片清辉。纵使尘世变迁,星河轮转,那些被月光浸透的文化记忆,早已沉淀成血脉里的琥珀。
合上书页时,桂香似有还无。阳台上试着沏了杯茉莉茶,水汽氤氲间,仿佛又见故乡月影荡漾。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原来念旧并非沉溺往昔,而是明白自己始终被绵长的温柔笼罩,如这千秋不变的明月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