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高望远怀壮志,不负青春写华章
——记一次山巅的顿悟
2023年10月15日 晴
清晨五点,我独自踏上城郊的青云峰。王安石《登飞来峰》中"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的诗句在背包里发烫,山风裹挟着露水的气息扑面而来,石阶上斑驳的苔痕像极了古人留下的墨迹。
一、山脚·迷惘
出发时路灯还未熄灭,我的影子在水泥地上拖得很长。最近总被毕业论文选题困扰,导师说我的方案"缺乏破釜沉舟的锐气"。想起李白《行路难》里"长风破浪会有时"的豪迈,却觉得那些诗句离现实太远。山脚的野菊开得正盛,花瓣上凝结的晨露像未干的泪滴。
二、半山·挣扎
海拔300米处遇到挑山工老张,他肩扛两箱矿泉水依然健步如飞。"这山啊,看着高,其实每一步都算数。"他的话让我想起陆游《游山西村》"山重水复疑无路"的困顿。汗珠滚进眼睛的刺痛中,突然明白古人写志向为何总爱登山——肉体痛苦时,精神反而格外清醒。
三、绝顶·顿悟
当朝阳突然刺破云海时,整座城市在脚下苏醒。杜甫"会当凌绝顶"的呐喊从千年之外传来,那些在书斋里纠结的选题忽然变得清晰。用冻僵的手指在手机备忘录写下:"基于区块链的古典诗词传播新范式",这标题像山顶的岩石般棱角分明。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曹操《龟虽寿》
下山时捡了块带有石英纹路的石头,在阳光下它会闪烁如星。这大概就是古人说的"石韫玉而山辉",最平凡的坚持里藏着璀璨的可能。回望青云峰,它沉默如一首未写完的诗,而我的笔尖,终于触到了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