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竹溪日记

初四古诗春日偶成中的诗意生活

《春日偶成》中的诗意生活

一个初四学生的春日日记

今天重读程颢的《春日偶成》,突然发现这首初四课本里的古诗,竟道出了我内心最向往的生活状态。"云淡风轻近午天,傍花随柳过前川",简简单单十四个字,却让整个春天的闲适与美好跃然纸上。

晨读时的意外收获

清晨六点半,我照例在阳台背诵古诗。当读到"时人不识余心乐"这句时,窗外的麻雀突然扑棱棱飞过,翅膀划破晨雾的样子,像极了诗中那个"将谓偷闲学少年"的诗人形象。这让我想起上周体育课,当同学们都在篮球场挥汗如雨时,我独自躺在草坪上看云卷云舒的惬意。

午后的诗意漫步

下午写完作业,我特意沿着护城河散步。河畔的垂柳果然如诗中所写"傍花随柳",新抽的嫩枝拂过水面,惊起几只白鹭。有个老爷爷在柳树下钓鱼,鱼竿弯曲的弧度,恰好与远处教学楼的飞檐形成有趣的呼应。我忽然明白什么叫"万物静观皆自得"——这种不需要刻意寻找的美,才是程颢笔下最动人的部分。

夜灯下的感悟

晚上整理日记时,台灯在稿纸上投下温暖的光晕。想起诗中那个被误解的诗人形象,我不禁会心一笑。或许真正的诗意不在远方,而在于我们是否拥有"闲来无事不从容"的心态。就像此刻,听着雨打窗棂的声音,把白天的见闻慢慢梳理成文字,这何尝不是现代版的"时人不识余心乐"呢?

【附】程颢《春日偶成》
云淡风轻近午天,傍花随柳过前川。
时人不识余心乐,将谓偷闲学少年。

这首初四必背古诗,经过今天的亲身体验,终于从纸面上的28个字,变成了流淌在生活里的永恒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