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竹溪日记

古诗里的还乡梦

古诗里的还乡梦

一、残灯照客愁

昨夜读王维《杂诗》"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台灯的光晕在纸页上洇开淡黄涟漪。空调外机嗡嗡作响,却盖不过耳畔突然响起的蝉鸣——那是十年前故乡夏夜的声音,带着潮湿的蒲扇味和井水冰镇西瓜的甜。

1. 记忆的拓印

搬家时翻出小学日记本,泛黄的纸页上歪斜写着:"今天和爷爷去后山采蕨菜,蕨菜的拳头真可爱"。突然想起古诗里那些"还"字:孟浩然"还掩故园扉"的怅惘,李白"朝辞白帝彩云间"的轻快,都在某个黄昏从记忆深处浮出。原来每个游子心里都藏着部《楚辞》,"魂兮归来"的呼唤从未停歇。

特别记得杜牧《归家》那句"稚子牵衣问,归来何太迟",去年春节回家,五岁的小侄女也是这样攥着我的大衣纽扣。她指尖的温度透过羊毛传递,与千年前的诗句奇妙重叠。

二、地图上的乡愁

手机地图里收藏着两个定位:现在住的公寓,和老家青石板巷口的豆腐摊。放大看街景时,发现那棵老槐树被砍了,原地杵着奶茶店的霓虹招牌。忽然懂得宋之问"近乡情更怯"的忐忑——我们怀念的或许不是地理坐标,而是被岁月修改前的版本。

2. 舌尖上的归途

上周试着照母亲教的方子腌咸鸭蛋,陶罐里黄泥与盐水的比例总调不对。这让我想起贺知章《回乡偶书》里"儿童相见不相识"的疏离感。味觉记忆比视觉更顽固,外婆做的梅干菜扣肉,永远在味蕾上留着微焦的甜香。

【寒食节记事】清明回乡扫墓,发现山径旁野蔷薇开得正好。折枝时被刺扎了手,却想起白居易"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那些我们以为遗忘的细节,原来都躲在古诗的韵脚里。

三、永恒的归程

当代人的乡愁是碎片化的:快递包裹里的腊肠,视频通话时的方言,行李箱轮子碾过站台的声音。但就像苏轼"人生如逆旅"的感悟,所有"还乡"终究是趟单程旅行。我们带着变了模样的故乡继续漂泊,而古诗里的月光,永远照着归家人的背影。

睡前给阳台的绿萝浇水,这株从老家扦插的植物,在钢筋森林里活得郁郁葱葱。忽然明白所谓"还",不过是把心停泊在某个有温度的瞬间,就像陆游笔下"柳暗花明又一村"的转角,永远等在记忆的下一页。

在外工作回家的诗句合集

——白居易《望驿台》 12、为嫌客闷转还乡,到得还乡梦转长。——陈著《回家》 13、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王湾《次北固山下》 14、两处春光同日尽,居人思客客思家。——白居易《望驿台》 15、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贺知章《回乡偶书》 因工作不能回家的诗句 因工作不能回...

初中课本里描写思乡的古诗词合集

——李咸用《边城听角》 5.异乡花卉伤心死,目断昆明万里。——陈维崧《咏滇茶·秾春 冶叶朱门里》 6.行人无限秋风思,隔水青山似故乡。——戴叔伦《题稚川山水》 7.凭寄还乡梦,殷勤入故园。——柳宗元《零陵早春》 8.远功名却怕黄茅瘴,老来也思故乡,想途中梦感魂伤。——张 可久《水仙子·梅边即事好》...

思乡的优美诗句合集

——陈维崧《咏滇茶·秾春冶叶朱门 里》 6、行人无限秋风思,隔水青山似故乡。——戴叔伦《题稚川山水》 7、凭寄还乡梦,殷勤入故园。——柳宗元《零陵早春》 8、远功名却怕黄茅瘴,老来也思故乡,想途中梦感魂伤。——张可久《水 仙子·梅边即事好》 9、驱车旧忆太行险,始知游子悲故乡。——孟郊《出门行...

诗人描写思乡的诗句合集

——陈维崧《咏滇茶·秾春 冶叶朱门里》 6.行人无限秋风思,隔水青山似故乡。——戴叔伦《题稚川山水》 7.凭寄还乡梦,殷勤入故园。——柳宗元《零陵早春》 8.远功名却怕黄茅瘴,老来也思故乡,想途中梦感魂伤。——张 可久《水仙子·梅边即事好》 9.驱车旧忆太行险,始知游子悲故乡。——孟郊《出门行》...

关于梦诗句古诗大全合集

——顾敻《玉楼春·拂水双飞来去 燕》 37.凭寄还乡梦,殷勤入故园。——柳宗元《零陵早春》 38.欲知此后相思梦,长在荆门郢树烟。——柳宗元《别舍弟宗一》 39.而浮生若梦,为欢几何?——李白《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 40.远书归梦两悠悠,只有空床敌素秋。 ——李商隐《端居》 41.西施晓梦绡帐寒,香鬟堕髻...

与白鹭有关的思乡诗句合集

有关思乡思乡的诗句篇 1: ●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隋·薛道衡) ●思归若汾水,无日不悠悠(唐·李白) ●安得如鸟有羽翅,托身白云还故乡(唐·杜甫) ●万里归心对月明(唐·卢轮) ●如今白首乡心尽,万里归程在梦中(唐·灵澈) ●凭寄还乡梦,殷勤入故园(唐·柳宗元) ●十年流水见归心(唐·罗隐) ●不忍...

描写中秋思乡的诗合集

第一首诗是《声声慢》里的那首: "寒夜客来茶话会。简单话开诗酒场。却求浑不理还乡梦。 从别雲鬟梦绕黄昬。" 这首诗写得很有境界,林黛玉虽说是位闺阁女子,却有逃离红尘的壮志豪情。她嫌弃这个"诗酒场"太过世俗和简单,宁可做场"还乡梦",逃之夭夭的回到自己心中的世外桃源去。 第二首是《葬花吟》中的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