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竹溪日记

古诗十九首特点之质朴自然与含蓄婉约——秋日闲思日记

壬寅年九月初三·晴

晨起推窗,见庭前梧桐叶已泛黄,三三两两飘落于石阶之上,忽忆《古诗十九首》中"白杨多悲风,萧萧愁杀人"之句。古人观物起兴,总能在寻常景致中寄托深沉情思,这般质朴自然的表达,恰似我此刻胸中涌动的莫名惆怅。

午后小憩

独坐南窗下煮茶,水汽氤氲间瞥见案头《昭明文选》。信手翻至《驱车上东门》篇,"人生忽如寄,寿无金石固"十二字蓦然撞入眼帘。这种不事雕琢却直击人心的含蓄婉约,令我想起昨日母亲在电话里絮絮叮嘱添衣的乡音。古人将生命无常之叹藏于车马意象,而今人把牵挂埋在天气预报里,时空相隔千年,情感的表达方式竟如此相通。

暮色沉思

黄昏时散步至城郊野径,芦花似雪,暮鸦归巢。远处农家升起袅袅炊烟,恍惚听见有童谣随风飘来:"七月流火,九月授衣"。突然明白《古诗十九首》为何能穿越时空——那些关于游子思归人生苦短的咏叹,原是用最朴素的文字酿成的酒,历久弥香。就像此刻我衣袋里揣着的银杏叶,不过是最普通的秋日信物,却因承载着对故园枣树的记忆而变得珍贵。

夜色渐浓时,在日记末页抄下《回车驾言迈》末句:"所遇无故物,焉得不速老"。墨迹在宣纸上微微晕染,仿佛看见千年前那位无名诗人也正对着秋光提笔踌躇。古诗十九首的永恒魅力,或许就在于用质朴自然的语言道出人类共通的含蓄婉约之情,如同今夜清冷的月光,无声地浸润着每个仰望者的心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