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破山寺后禅院日记
癸卯年四月初八 晴
清晨醒来,忽忆起唐代诗人常建的《题破山寺后禅院》,那句“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竟像有了魔力一般,牵引着我向虞山脚下的兴福寺——即古破山寺而去。虽非什么虔诚的佛教徒,但对诗中描绘的那份超然物外的幽寂与禅意,心向往之久矣。
抵达山门时,朝阳果然刚刚跃过远处的山脊,将金色的光芒泼洒在苍翠的林木之上,与诗中所写毫无二致。购票入内,香客尚稀,只闻得鸟鸣声声,更显山寺之清静。我刻意避开主殿鼎盛的香火,径直按照指示牌,向寺庙更深处的后禅院寻去。
曲径通幽处
穿过几重殿宇,人流渐稀,一条鹅卵石铺就的小径蜿蜒伸向竹林深处。这想必就是诗中那“曲径通幽处”了。踏上小径,两旁的竹篱上爬满了青藤,阳光透过竹叶的缝隙,在地上投下斑驳陆离的光点,随风轻轻晃动。行走其间,外界的喧嚣仿佛被一道无形的屏障隔绝,耳边只有自己的脚步声和偶尔传来的一两声清脆鸟鸣,心境不由自主地沉静下来。
禅房花木深
小径的尽头,豁然开朗,一方小小的庭院呈现眼前。这里便是后禅院了。几间朴素的禅房掩映在繁茂的花木之中,一名僧人正拿着扫帚,无声地清扫着石阶上的落叶。院中有一方池塘,池水清澈见底,几尾红鲤悠然游弋。池边栽种着芭蕉与桂花树,虽是初夏,桂花未开,但绿意盎然,生机勃勃。我择了石凳坐下,静静地看着这一切。时间在这里仿佛流淌得格外缓慢,甚至有了凝滞的错觉。此情此景,正应了那句“禅房花木深”,没有富丽堂皇的装饰,只有自然与人文交融的静谧与深邃。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在石凳上静坐良久,感受着从远处山峦吹来的微风,拂过面颊,带着草木的清香。树上的鸟儿似乎全然不怕人,欢快地在枝头跳跃鸣叫,它们的喜悦是如此的纯粹而直接,是为“悦鸟性”吧。我俯身看向面前的池潭,蓝天、白云、绿树的倒影清晰地映在水面,随着水波微微荡漾。看着这“潭影”,心中那些纷繁杂乱的念头——工作的压力、生活的琐碎——竟不知不觉地消散了,内心变得一片澄澈空明。这是一种难以言喻的体验,无需刻意摒除杂念,环境本身就有净化人心的力量。
我没有听到钟磬之音,但此处的宁静本身,就是最动人的乐章。万籁此都寂,但并非绝对的死寂,而是蕴含着自然生机的静谧,一种让灵魂得以安住的宁静。
日落时分,我才依依不舍地离去。回首望去,暮色中的破山寺后禅院更显古朴与神秘。此次探访,像是一次与千年前诗人的隔空对话,一次对内心世界的探索与洗礼。我终于明白,常建的诗之所以流传千古,不仅在于其精妙的文字,更在于他捕捉并呈现了那种超越时空、直达人心的宁静与空灵之美。这份体验,我将珍藏于心。
《题破山寺后禅院》常建理解性默写(含答案)
《题破山寺后禅院》理解性默写 1.“,”两句表明了诗人此作的时间、地点及环境。2.描写禅院环境幽静深远的句子是:,。3.“,”两句写出诗人身处自然环抱的佛门,心中尘世杂念受到洗涤的空灵心境。4.“,”与王籍的“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有异曲同工之妙。5.《题破山寺后禅院》中有两句诗各含一个成语,这两句诗是:“...
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鉴赏阅读试题答案及赏析
1.破山寺后禅院幽深,寂静的环境.2.写山光之美,潭水之清.3.衬托.《鸟鸣涧》鉴赏 《题破山寺后禅院》是一首题壁诗。破山寺,即兴福寺,在今江苏常熟市西北虞山上。唐代咏寺诗为数不少,且有很多佳作。常建的《题破山寺后禅院》,构思独具特色,它紧紧围绕破山寺后禅房来写,描绘出了这特定境界中所独...
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全诗翻译赏析
⑼但余钟磬音:但余,只留下,一作“惟余”,又作“唯闻”。钟磬(qìng):佛寺中召集众僧的打击乐器。磬,古代用玉、石或金属制成的打击乐器。【赏析】《题破山寺后禅院》是唐代诗人常建的一首题壁诗。以写景表达“禅意”,独突一个“静”字。此诗抒写清晨游寺后禅院的观感,以凝炼简洁的笔触描写了一...
初中语文文言文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原文和译文(含赏析)
[空]:破山寺里有空心亭。赏析 题破山寺后禅院 常建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竹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万籁此俱寂,但馀钟磬音。破山在今江苏常熟,寺指兴福寺,是南齐时郴州刺史倪德光施舍宅园改建的,到唐代已属古寺。诗中抒写清晨游寺后禅院的观感,笔调古朴,描写省净,...
部编版八下《题破山寺后禅院》(常建)
题/破山寺/后禅院(唐 常建)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qū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lài qìng 万籁/此/都寂,但余/钟磬/音。 理解诗意 题破山寺后禅院 (唐 常建)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初升的太阳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僧人住的房舍 清晨我漫步...
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鉴赏赏析共3篇
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鉴赏赏析1 常建是唐代伟大的诗人之一,他的诗歌创作以崇尚自然、讴歌人类生活、追求境界高远、表达爱国主义情怀为特征。常建的《题破山寺后禅院》是一首杰出的山水田园诗,这篇文章将对这首诗进行鉴赏赏析。首先,整首诗歌展现出自然的美和人类自然的生活方式。诗歌中的禅院在远山深处,四周...
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鉴赏赏析
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鉴赏赏析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竹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俱寂,但余钟磬音。这首被宋代洪驹父誉为“全篇皆工”(见《宋诗话辑佚》)的五言律诗,是盛唐诗人常建的代表作,也是盛唐山水田园诗中的名篇之一。诗人常建一生仕途失意,沉于下僚,终...
常建的《题破山寺后禅院》中以声衬静,营造出一片寂静的境界,与“蝉噪...
常建的《题破山寺后禅院》中以声衬静,营造出一片寂静的境界,与“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有异曲同工之妙的诗句是:( )。 答案: 常建的《题破山寺后禅院》中以声衬静,营造出一片寂静的境界,与“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有异曲同工之妙的诗句是:万籁此都寂,但余钟磬音。...
常建的《题破山寺后禅院》中以声衬静,营造出一片寂静的境界,与“蝉噪...
常建的《题破山寺后禅院》中以声衬静,营造出一片寂静的境界,与“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有异曲同工之妙的诗句是:__。万籁此都寂,但余钟磬音 本题考查对《题破山寺后禅院》中"以声衬静"手法的识别。题干通过王籍"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的类比,提示需要找出用声音反衬寂静的诗句。"万籁此都...
《题破山寺后禅院》阅读答案常建
常建 清晨⼊古寺,初⽇照⾼林。⽵径通幽处,禅房花⽊深。⼭光悦鸟性,潭影空⼈⼼。万籁此俱寂,但馀钟磬声。《题破⼭寺后禅院》阅读题 (1)请⽤形象的语⾔描述第三联的内容;(2)⾃选⾓度对该联进⾏简要赏析。(3)颔联两句为千古名句,宋代欧阳修⼗分喜爱,认为“欲效其语⽽久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