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竹溪日记

霜降柿红如灯笼——读有感

霜降柿红如灯笼

——读刘禹锡《咏红柿子》有感

深秋午后整理书架时,一片干枯的柿叶从《全唐诗》扉页飘落。拾起这枚1998年于故乡柿树下拾得的书签,忽然想起刘禹锡那句"晓连星影出,晚带日光悬",记忆便如浸透蜜汁的柿饼般层层舒展。

儿时老宅后院植有双柿,每至霜降便如朱砂点就的灯笼。祖母总念叨"柿叶翻红霜景秋"的民谚,挎竹篮采摘时必要留最硕者予喜鹊。她说唐人刘禹锡遭贬时见柿树而作《咏红柿子》:"晓连星影出,晚带日光悬。本因遗采掇,翻自保天年",这遗世独立的红柿,何尝不是诗人自况?

中学语文课上重遇此诗,方懂"本因遗采掇"之妙。被遗忘枝头的柿子反得自然滋养,犹如刘梦得二十三年弃置身,却在巴山楚水间炼就"沉舟侧畔千帆过"的豁达。当时在日记本誊写全诗,以红彩铅勾勒柿形,笃信磨难皆成生命的甜霜。

今再读"翻自保天年"五字,忽觉古人观物之深。柿需经霜才甜,木需历寒方坚。那些看似被时代遗落的存在——深山守林人、古籍修复师、传统手艺者,何尝不是现代社会的"遗柿"?却在喧哗之外守护着文明最本真的滋味。

附刘禹锡《咏红柿子》:
晓连星影出,晚带日光悬。
本因遗采掇,翻自保天年。

暮色渐染时,窗外霓虹次第亮起。恍惚见千年诗人在柿树下笑问:现代人用暖棚技术让四季皆见鲜柿,可还记得"晚带日光悬"需历经几重秋霜?真正的甘美,从来急不得。

收拢思绪将柿叶夹回书中,决定明日赴郊山寻柿。或许会在某棵老树下,遇见那个懂得等待的、属于自己的秋天。

霜降的红柿子读后感

霜降的红柿子读后感 秋风起时,天地间便多了几分萧瑟之气。霜降已至,万物凋零,然在这寒意渐浓的季节里,柿子树却以它特有的姿态,在风中摇曳生姿。那一树红柿,仿佛是寒冬里最后的倔强,也是对生命最深情的告白。柿子,本是寻常之物,然其一生却颇有意味。春日发芽,夏日繁茂,秋时结果,冬来凋零。它的一生,恰如人的一生,经历生长、磨砺、...

霜降的红柿子绘本读后感

霜降来临,万物沉寂,寒风掠过枯枝,大地披上一层冷寂的薄纱。然而,这并非生命的终结,而是另一种形式的延续。绘本中的柿子树,在秋风中摇曳,红彤彤的柿子挂满枝头,如同一盏盏温暖的灯笼,照亮了寒冷的季节。这让我想起鲁迅笔下的秋,既有萧索之感,又有坚韧之力。柿子的甜,是岁月的馈赠,是生命在寒冬来临之...

黄海龙《一树柿子红》阅读练习及答案

1.标题“一树柿子红”有怎样的作用?2.在“他”的记忆里,围绕“柿子树”写了哪些事?3.品味语言 ①那一树柿子红孤独在夕阳里。(从词语运用的角度)②他尤其记得,秋风吹起的时候,满树的柿子就熟了,秋阳中一颗一颗缀在稀疏、斑驳的枝叶间,像挂了满树的红灯笼一样,整个院落就成了一幅画,显得格外...

黄海龙《一树柿子红》阅读练习及答案

《寒霜枝头柿子红》阅读理解 1.文章开头引用苏轼的诗句,有什么作用? 开头引用苏轼的诗句,既照应了题目,点出了写作对象——柿子,又用“红”字引出了本文的主题——热烈、温暖、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同时,苏轼的形象也和本文要赞美的“柿子精神”相契合,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力。 2.文章第②段中说“柿子是乡间的美...

《寒霜枝头柿子红》阅读理解

直到这 时,人们才想起了那些喜鹊,如果有喜 鹊在,就不会发生虫灾了。从那以后, 每年秋天收获柿子时,人们都会留下一 些柿子,作为喜鹊过冬的食物。喜鹊仿 佛也会感恩,春天也不飞走,整天忙着 捕捉果树上的虫子,从而保证了这一年 柿子的丰收。 在收获的季节里,别忘了留一些柿 子在树上。因为给别人留有余地,...

柿子红阅读题答案

1. 柿红树上好香甜,秋后一亲始相识。 2. 落英缤纷满柿树,红艳秋色放眼看。 3. 天高云卷风霜瑟,柿子红艳似彩霞。 4. 秋风未尽红柿熟,甜美旋舞入人口。 5. 果色如红子,圆润剔透鲜如血。 6. 淡浅橘红细如霜,清甜不腻冷食香。 7. 柿子红,秋之珍,树梢桠枝挂满树。 8. 结子红艳摇摇碎,踩过亲看应似...

霜降柿子红诗句合集

一、柿子像一个个小小的红灯笼。二、火红火红的柿子,像灯笼般挂在枝头。三、圆溜溜的柿子像许许多多的红玛瑙挂满枝头。四、柿子像一颗黄色的宝石,闪闪发光、晶莹透剔!五、柿子树上挂满了红彤彤的柿子,像一张红红的脸。六、那树上的柿子像极了孔明灯,它是农民伯伯的希望啊。七、树上挂满了红橙橙的...

柿子红,柿子黄,像灯笼,像铃铛仿写

《柿林秋韵》 柿果盈枝映日红,灯笼高挂韵无穷。 秋风似笔描佳景,醉了闲云野老瞳。 一、衍生注释: “柿果盈枝”形容柿子挂满了树枝。“映日红”表明在阳光的映照下,柿子显得更加红艳。“灯笼高挂”再次把柿子比作灯笼,强调其形状和颜色。“韵无穷”表示这种景象有着无尽的韵味,包含着柿子林的美、秋意等...

柿子红灯笼诗句

柿子红了白秋 清冷的风,挟着秋雨,刮走了整个夏天。柿子红了。村口老柿树下,三奶奶又开始在那里削柿皮晒柿饼了。向东是村子里走出来的文化人,常年背着相机跟一帮摄友们东奔西走,发表多少作品不说,混了个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倒是真的。小时候,他清晰地记着三奶奶是坐着鲜红苇席扎制的棚子、饰有大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