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上》观童趣日记
一个午后的小池边遐思
夏日炎炎,蝉鸣聒耳,我独坐于小池边的石凳上,翻看一本泛黄的《唐诗选集》。忽然,白居易的《池上》跃入眼帘:“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这短短二十字,像一把钥匙,瞬间打开了记忆的闸门,让我想起了童年那些与自然嬉戏的时光。
诗中的“小娃”是何等天真烂漫!他撑着小小的船艇,偷偷地去采撷那洁白无瑕的白莲。这“偷”字用得极妙,并非真正的偷窃,而是孩童那种带着顽皮与探险意味的行为,是对成人世界规则的一种天真挑战。他全神贯注于眼前的乐趣,心中只有那朵吸引他的白莲,浑然不觉自己的行踪已经暴露——那一道被小船划开的浮萍,清晰地记录了他的“罪行”。
童年的“不解”与成年的“太解”
诗人说小娃“不解藏踪迹”,这“不解”二字,正是童心的精髓。孩童行事,只凭一腔热情与好奇,纯粹而直接,不会像成年人那样瞻前顾后,计算利弊,隐藏意图。他们的世界简单透明,快乐就是最大的目的。反观我们成年人,经历了太多世事,学会了“藏踪迹”,学会了掩饰,有时甚至掩饰到自己都忘了最初的动机是什么。我们失去了那种“不解”的莽撞与真诚,换来的是“太解”世故的疲惫。
坐在池边,我看着水面上的浮萍,偶尔被微风拂过,泛起丝丝涟漪。我试图寻找诗中那般“一道开”的景象,虽不可得,但心绪却飘远了。我想起自己小时候,和伙伴们去邻居家的果园“偷”摘还未成熟的果子,吃得酸涩倒牙,却笑得无比开心。被发现后,我们惊慌失措地逃跑,身后留下的不是浮萍,而是歪歪扭扭的脚印和散落一地的青果。那时,我们同样“不解藏踪迹”,所有的惊慌与快乐都写在脸上,纯粹得不掺一丝杂质。
白莲般的童心
诗中的“白莲”意象,也值得细细品味。莲花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象征着高洁与纯净。小娃所偷采的,不仅是实际的白莲,或许更是一种象征——那便是他自身那颗纯洁无邪的童心。他的行为本身,就如同一朵白莲,在生活的池水中悄然绽放,不染尘俗。
我们的童年,都曾拥有过这样一朵“白莲”。它可能是一次肆无忌惮的嬉戏,可能是一个异想天开的梦想,也可能是一次对世界笨拙而真诚的探索。只是随着年岁增长,这朵莲花有时会被现实的淤泥所掩盖,我们需要常常回溯,去发现并呵护内心那份最初的纯净。
寻回那道“浮萍”
白居易通过这首小诗,不仅捕捉了一个瞬间的童趣,更给了我们成年人一面镜子。那道划开的“浮萍”,是一条轨迹,它从童年延伸而来,提醒着我们勿忘来路,勿失本心。
夕阳西下,池水被染成了金色。我合上书本站起身,心中豁然开朗。生活的忙碌常常让我们忘记停下脚步,去欣赏身边简单的美好。或许,我们不必去远方寻找诗意,它就在这日常的一隅,在一个孩童的笑声里,在一池清水的浮萍上,在一首流传千年的古诗中。最重要的,是保持一份敏锐感知和那份如同“小娃”般对世界永不熄灭的好奇与热爱。
愿我们都能在纷繁复杂的世界里,偶尔“不解藏踪迹”,勇敢地划开属于自己的那道“浮萍”,寻回那朵曾经偷偷采摘的“白莲”。